走一段长征小道、吃一顿富硒家宴、看一场红色演出……“五一”假期,于都县各旅游景点吸引大批外地游客慕名前来,本地居民也纷纷在家门口开启“微度假”模式。数据显示,“五一”假期,于都县累计接待游客77.62万人次,同比增长6.18%;旅游综合收入6.23亿元,同比增长13.58%。 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纪念园,“五一” 假期累计接待游客20万余人次,同比增长21.64%。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参观历史文物、认真倾听讲解,在行走之间感受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底蕴。 在祁禄山红军小镇,前来重走长征路的游客络绎不绝。带着孩子,穿上迷彩服,背着背包,沉浸式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辛,游客李先生感慨道:“走完5.2公里红军长征小道,孩子说比待在家里玩游戏更有意义。” 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纪念园和祁禄山红军小镇的人气火爆,得益于于都县以“长征文化”品牌为核心,通过多维赋能构建红色文旅生态:一方面,高标准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于都段)建设,打造长征历史步道祁禄山示范段等沉浸式体验场景;另一方面,实施“红色旅游+”战略,推出中国首部红色文旅史诗舞台剧《长征第一渡》及夜游于都河、重走长征路等特色项目,让游客沉浸式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 旅游不用去远方,美景就在身边。县内游的“微度假”“乡村游”在“五一”假期广受欢迎。禾丰兰花小镇博兰园游人如织,游客量同比增长超200%;在于都屏山旅游景区,看一场日出,打卡高山草甸也成为不少游客的新选择。 “约朋友一起徒步登山,一路上景色很美,惬意的氛围让人很放松。”游客何女士说,往年都是选择去外地,遇上节假日旅游体验不是很好,今年在家门口也能找到“宝藏景点”。 旅游的火爆让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红军长征小道景区门口,当地居民小摊铺售卖的土特产深受游客青睐。借着红色旅游热度,当地深挖红色故事,整合农家乐、民宿等业态,拉动茶油、蜂蜜、笋干、香菇等特色农产品销售,带动附近村民人均增收1000余元。梓山镇潭头村开展“体农时、知农情、干农活、进农家”等农耕体验活动,让农耕文化与红色文化相融合,2024年,潭头社区接待游客超8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600余万元。 于都县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县域旅游热度攀升,为满足游客个性化和多样性需求,于都县充分用好资源优势,走好乡村文旅融合发展路子,加快推进全域旅游。于都县依托“红、古、绿”资源,积极推进“旅游+”“+旅游”,做好文旅、农旅、红旅、体旅、工旅结合,获评江西首批“风景独好”旅游名县,成为全国红色研学热门地。同时,依托“长征源头 红色圣地”“西汉古县”历史底蕴与“富硒品牌”资源优势,开发出初心志、雩嘟嘟等六大系列文创产品,涵盖公仔、服饰、雪糕等180余款产品,构建起以红色文化为引领、多元业态融合的全域旅游新格局。 “旅游业态的创新,让历史可触摸、文化可体验、产业可参与。”全国人大代表、于都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历史博物馆党组成员钟敏表示,于都县将继续推动红色旅游与各产业深度融合,带动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刘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