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广荣 小满时节,不少农作物开始饱满。元代吴澄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云:“四月中,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历代文人有许多歌咏小满的诗句,读来脍炙人口。 小满时节,农家田园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唐代元稹在《咏廿四气诗·小满四月中》中写道:“小满气全时,如何靡草衰。田家私黍稷,方伯问蚕丝。杏麦修镰钐,錋欔竖棘篱。向来看苦菜,独秀也何为?”农人高兴地谈论种植的五谷,地方官员了解养蚕纺丝的情况;杏子黄了,小麦快要成熟了,大家赶紧修理好镰刀;农人拿出铁器把荆棘连成篱笆让瓜苗爬蔓,这时候苦菜嫩绿,是应节的美食…… 夏风送暖,美艳了小满。宋代欧阳修善于捕捉生活灵感,体现在他的《五律·小满》中:“小满天逐热,温风沐麦圆。园中桑树壮,棚里菜瓜甜。雨下雷声震,莺歌情语传。旱灾能缓解,百姓盼丰年。”小满一到,天气热了,暖风吹过麦田,小麦灌浆饱满;院子里的桑树也长得粗壮,农人养蚕纺丝使生活有了保障;地里的菜和棚里的瓜,吃起来很甜;下雨雷鸣,雨停莺语;及时雨后,缓解了旱情,百姓有了盼头。欧阳修的另一首《五绝·小满》也写得颇富韵味:“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月光皎洁,把夜空照得通亮,黄莺在绿色的柳树枝上鸣叫;最惹人喜爱的是田垄里迎风摇曳的小麦,正“笑看”飘落的红花——好一幅“农家幸福图”。 宋代王之道的《遣兴》也别有风味:“步屧随儿辈,临池得凭栏。久阴东虹断,小满北风寒。点水荷三叠,依墙竹数竿。乍晴何所喜,云际远山攒。”由于连日阴雨,看不见彩虹,今天虽然是小满,但还有北风的丝丝寒意。雨停了,诗人随着孩子一起到荷塘游玩,手扶围栏,见荷叶浮出水面,叠叠青绿,十分养眼。拐角处,顺着墙根有几竿毛竹。由于天晴,诗人惊喜万分,可见天上的云彩,也可见远山葱茏的树木。 “满园春色渐阑珊,小满时节景更妍。柳絮纷飞遮日影,蔷薇满架映红颜。池塘水暖鱼儿戏,林间鸟语声声甜。游人如织来观景,笑语欢歌乐无边。”这是明代文征明《小满游园》描绘的一幅美丽图画:绿树掩映,柳絮纷飞遮挡太阳,影子斑驳,蔷薇满架,引来许多女子观看;池塘里的水暖了,鱼儿嬉戏,鸟鸣声脆;游人如织,笑语欢歌。 小满丰收在望。清代郑燮在《小满雨后》中有这样的描述:“雨后山川净如洗,小满时节景色奇。云雾缭绕山峦翠,溪流潺潺水声低。麦田青青麦浪涌,蚕房满满茧成丝。农家欢乐庆丰收,祈愿年年如此时。”大雨过后,山林与河流被洗得干干净净,山峰云雾缭绕,显得特别青翠,溪水慢慢流淌,水声很低;田里的麦子青青,随风起伏;蚕在蚕房里结成了满满的茧丝;农人庆祝粮食丰收,并希望年年如此。 小满农家缫丝忙。“三春雨足桑叶肥,家家饲蚕昼掩扉。三眠三起近小满,桑葚垂垂叶已稀。盼得红蚕齐上箔,更喜同功茧不薄。大妇收拾缫丝车,小妇安排汤满镬。银丝抽绎比清霜,虚室堆床生白光。哑哑轧轧声不绝,绿阴低处新丝香。小姑回头笑问嫂,转眼相看织成缟……”清代陈景钟的《缫丝曲》,描绘的正是农家人养蚕缫丝、企盼幸福生活的图景。 我国幅员辽阔,小满的时候,有的地方准备收割农作物,可是有的地方还在插秧。“秧针刺水绿短短,芒种未来正小满。先时浸谷播稻灰,七寸秧苗垄头展。桔槔呜,田水盈,前村后村布谷声。垄头移苗水中活,分得新秧两指掇。絮袄缠身膝上裤,脚浸波心寒到骨。雨中各唱分秧歌,头顶箬笠如盖荷。与郎戏水同双鹅,郎种二亩妾种一亩多。小姑来饷耕,肩头担饭箩,秧田乐,乐如何。”清末金天羽的《田家新乐府·秧田歌》反映的正是小满时节农人拔秧插田的欢乐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