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指令发出,一架白色无人机完成半圈环绕飞行,紧接着,8架无人机组成编队集群演示亮相……近日,景德镇市低空经济试商用首飞仪式在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举行,飞行演练吸引了众多市民的目光。此次演练标志该市首次突破低空空域无人机禁飞难题,开辟出一条低空经济发展新路径。 空域资源难以变现 景德镇拥有深厚的航空产业基础。然而,复杂的空域环境与滞后的管理体系,让这座城市长期陷入“空有资源难变现”的尴尬境地——800多平方公里的禁飞区将主城区全部覆盖,无人机物流、应急救援等新兴业态难以落地。更严峻的是,重要经济目标防护体系停留在机械化时代,难以应对当前的信息化需求。 “传统空域管理就像‘一刀切’,把80%的空域资源锁进了保险柜。”景德镇市国防动员办公室主任彭庆鉴坦言,“我们守着拥有2700平方公里适飞空域的‘空中宝库’,却只能望‘空’兴叹。” 开辟低空经济发展新路径 2023年,景德镇市以申报国家重要目标智能化预警系统试点为契机,联合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等团队,在全国率先打造将安全作为低空经济核心资源的商业架构,开辟了低空经济安全发展新路径。 这一创新路径依托由多维度技术协同构成的智能感知体系,如5G-A通信感知一体化基站实现环境复杂区域低空目标动态监测覆盖,传统低慢探测雷达实现开阔区域中高空远距离目标识别监测,光电一体设备对风险目标进行锁定和追踪取证,三者形成“能发现、早发现、精准发现”的全天候感知网络。平时开放2700平方公里适飞区,支持无人机物流、航拍测绘等商业应用。所有飞行数据实时上传至中国移动(景德镇)昌南数据中心,确保数据主权,同时为地方政府提供低空经济运行分析支持。 在法律框架内重构空域价值 据介绍,景德镇根据相关法律条款,突破性地将空域的自然属性转化为经济属性,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法治保障,创造性地提出“负面清单+分级管控”模式。通过精确划定8类禁飞区,将92%的空域划分为适飞区、备案区、特许区,实现空域资源的分级开发利用。 “我们不是简单放开管制,而是用法律和技术构建安全边界。”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低空经济技术研发运营中心高级总监卢禹杉演示系统操作界面:在平板电脑上轻触电子地图,禁飞区边界自动避让古建筑保护区,飞行器进入文物保护范围时触发声光告警。“这套系统让安全防护从‘人防’升级为‘智防’,可有效降低企业成本。” 从“卖飞机”到“卖数据” 今年7月,随着低空空域正式商用,景德镇将经历一场深刻的产业变革——从传统装备制造业向数字产业跃进。中国移动研发建设的中移凌云平台作为低空管控系统核心基础平台,目前已接入127家无人机企业,预计日均完成300余架次合规飞行的安全保障。即将投产使用的昌南数据中心为低空空域提供了强大的网络“地勤”,这个承载4000个标准数据机架的省级数据枢纽,未来将汇聚低空飞行数据,培育数据清洗、算法训练等新兴业态,保证低空经济发展得更快、更好。 “我们是在构建数字时代的‘空域操作系统’。”景德镇市国防动员办公室重要目标智能化预警系统项目负责人周锋强调,“景德镇已经通过制度创新和基建布局,抢占了低空经济价值链的高端环节。” 站在智能预警指挥中心的大屏前,周锋指着实时跳动的飞行数据说,这片孕育了千年窑火的土地,将在云端续写新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