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思政课建设 提升育人实效
2025-06-24

  “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近日,赣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观看省教育厅推出的大型思政专题节目《思享荟》后说。

  近年来,赣州职业技术学院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育德技并修工匠为重要使命,把开展深入有效的调查研究,当作破解高职思政课教学难题、提升育人实效的重要抓手,时刻把握“五要”原则,推动立德树人工作走深走实。

  要立足职教特色,明确调研靶向。学院思政课教学围绕学生群体特点,紧扣职教属性,聚焦学情分析、教情研判、校情对接三个维度展开。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访谈等方式,掌握学生对思政课的认知需求与兴趣痛点;梳理课程内容与专业融合度、教学方法与学情适配性;结合学院办学定位、产业学院建设等特色,挖掘思政元素与特色产业的契合点。

  要突出问题导向,创新调研方法。学院构建立体化调研体系:一方面,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学生网络学习行为,捕捉隐性学习需求;另一方面,建立“教师-辅导员-企业导师”三方联动机制,通过课堂观察、实习反馈、企业访谈等渠道获取信息。

  要深化校地联动,拓展调研资源。学院与地方产业、社区联系紧密,充分挖掘区域资源赋能思政课建设,建立“大思政课”实践基地网络,打造沉浸式调研场景;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聘请劳模工匠、党史专家等担任兼职调研员,拓宽调研视角;构建“政校行企”协同调研机制,围绕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开展“思政课服务地方发展”专项调研。

  要强化成果转化,构建闭环机制。学院建立“调研-反馈-改进”闭环机制,形成“一校一策”调研报告,针对共性问题制定校本化实施方案,将调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并根据学生反馈和时代发展持续优化调研方案。

  要健全保障体系,夯实调研基础。学院从制度、队伍、平台三方面强化保障,将思政课调研纳入学校重点工作考核,设立专项经费,通过“青马工程”提升青年教师调研能力,搭建数字化调研平台,整合教学大数据、实习管理数据等资源。(曾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