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幼专让传统文化在校园“活”起来
2025-07-02

  在宜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排练厅里,一群年轻舞者正以灵动的身姿演绎着古老夏布织造技艺的韵律。这一幕来自该校原创舞蹈《夏织·声生》。前不久,该作品在江西省第八届大学生舞蹈节上喜获大奖。这是宜春幼专推动传统文化创新传承的一个缩影。  

  非遗进课堂,让文化可触可感。“以前只在纪录片里看过傩戏,没想到能亲手触摸到这些神秘面具。”宜春幼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吴俊瑜兴奋地说。据了解,该校大力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先后邀请樟树剪纸传承人陈杵宝设立工作室,组织万载傩戏表演团队驻校教学,并将高安采茶戏、万载得胜鼓等地方非遗纳入校园文化活动。

  “我们注重系统性传承,不仅让学生‘看热闹’,更要‘懂门道’。”该校副校长陈劲松介绍道,学校的目标是形成传统文化长效育人机制,目前已组建多个传统文化类学生社团,让学生持续深入地接触和研习,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体育学院舞龙舞狮队走进宜春如夏园养老院,舞动金龙,为老人们带来欢声笑语。“有位奶奶每次都会拉着我的手说,这些老传统是宝贝,年轻人要好好传承。”舞龙舞狮队长邱兵说。汉服社的同学们则化身传统文化推广大使,在校园内外举办礼仪展示、文化讲解等活动。这些实践活动,让传统文化在青年一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创新表达,让古老技艺焕发新生。《夏织·声生》的创作过程堪称该校传统文化创新的典范。为了创作这部作品,音乐舞蹈学院的师生团队多次深入万载夏布的原产地采风,向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请教,体验绩麻、织布的辛劳与智慧。学校副校长杨新斌说,这是学校在文化传承路径上的积极探索——从认知了解到体验实践,再到融合创新。

  宜春幼专鼓励各专业学生结合所学,大胆尝试将传统文化融入儿童舞蹈创编、绘本创作、手工制作、幼儿游戏设计。目前,这种创新探索已延伸至各专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开发传统游戏课程包,美术专业将傩面具元素融入儿童绘本,音乐专业改编采茶戏曲调……这种基于传承的创新,让传统文化在大学校园得到发扬和传承。

  完善文化育人体系,构建文化传承生态。近年来,宜春幼专精心构建文化育人体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了课程教学打基础、社团活动强兴趣、社会实践出真知、艺术创作结成果的全方位铸魂育人模式。该校校长杨学龙表示:“作为一所有着百年历史的师范类院校,我们要培养既能扎根传统、又能面向未来的新时代教师。”(吴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