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在职业教育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既是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职业教育迈向更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意义深远。 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 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立德树人,关系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关系国家前途命运、关系民族复兴进程。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所在。总书记提出,要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要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坚持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为此,需要在师德师风建设、优化课程设置、营造校园氛围、拓展国际合作上下功夫。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一要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院校需通过开展专题讲座、实地研学等多样化活动,推动教师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筑牢理想信念根基。通过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强化教师育人意识。二要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融入教育全过程,明确师德规范与职业追求,引导教师践行“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准则。此外,可通过“师德专题研修班”“暑期集中学习”等形式,结合典型案例、榜样示范、警示教育等方式开展常态化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实践导向。学校亦可将师德表现纳入教师职称评审、评优评先等考核体系,实行“一票否决制”,建立师德档案动态管理。三要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以“立德树人、德技并修”为导向,筑牢师德根基,推进课程思政;强化“双师型”教师培养,通过企业实践、产教融合项目提升技能;建立知识更新机制,紧跟产业前沿开展进修与技术创新;推行“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以“岗”推动教师紧跟产业更新知识,以“课”要求教师提升教学与研究能力,以“赛”促使教师参与竞赛提升教、技水平,以“证”督促教师具备职业技能等级证,全方位助力教师提升专业素养,以适配育人需求。 优化课程体系设置。一要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大格局,将理想信念、工匠精神等德育内容融入专业教学,实现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统一,落实思政与专业的协同。二要对接产业需求,深化校企合作,强化实践育人。按照职业岗位标准动态调整课程,融入新技术、新工艺,强化“岗课赛证”融合,让课程内容与产业需求、技能竞赛、职业证书互嵌,提升学生职业适配力。同时,依托校企实训基地、产业学院,推行“双导师制”(学校教师与企业技师共同指导),推动学生在真实项目中锤炼技能、养成职业素养,实现“做中学、学中悟”。 营造校园文化氛围。一要建设物质文化。融入产业元素设计校园景观,打造兼具专业性与人文性的育人环境。例如,在校园公共区域(如教学楼、实训楼)设置“工匠精神”文化长廊,展示行业发展历程、杰出工匠事迹及职业伦理规范;与合作企业共建产业文化角、产品陈列及生产流程模拟装置,使校园或企业既具教育性,又体现行业特色,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二要培育精神文化。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融入校训、校风及办学理念,通过校企联合开展文化活动(如企业高管讲座、工匠进校园),传递行业价值观。三要开展文化活动。结合专业特点举办职业技能展示、行业文化节等活动,增强学生对职业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校园文化滋养的本质是通过“隐性课程”实现德育渗透,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理解“技能是立身之本,品德是立业之基”。当工匠精神从标语转化为实训室的操作规范、竞赛场的拼搏精神、社区服务的责任担当时,职业教育的“立德树人”便实现了从理念到行动的深度落地。 积极拓展国际合作。当今世界,每一个国家的教育都置身开放的国际环境中,都必须通过推进对外开放来提升教育水平。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职业教育体系,理应成为我们的追求。国内一些职业院校,通过国际合作,取得了一定成效。要完善职业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要通过扩大国际学术交流和教育科研合作,扩大中外青少年交流,打造职业教育世界人才高地,为全球教育事业贡献中国力量。 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的机制保障 落实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需要建立立德树人机制保障。要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首先要坚持党对职业教育的全面领导,将党的教育方针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确保立德树人始终沿着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偏航。职业院校要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通过党组织会议研究部署立德树人重大事项,强化党建引领,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确保职业教育立德树人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推进。 建立健全领导机制。职业院校要建立健全立德树人领导机制,成立由学校党委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和教师代表组成的立德树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要明确工作职责,制定工作方案,加强对立德树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 完善协同育人机制。职业院校要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加强学校与家庭、企业、社会的合作,形成育人合力。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联系,引导家长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展实践教学,共同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机会。 强化评价激励机制。职业院校要强化评价激励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进行全面评价。评价结果要作为学生评优评先、推荐就业的重要依据。同时,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在立德树人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教师和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发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机制。职业院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加强教师招聘和选拔工作,引进一批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实践能力的教师;加强教师培训和进修工作,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建立健全教师考核评价机制,激励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 (作者单位: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