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3月15日至4月9日,侵华日军集结重兵,出动百余架飞机,自安义、南昌等地分三路,向以赣西北上高为中心的广大区域发动大规模“扫荡”战,史称“上高会战”。日军此次行动,企图消灭中国军队第19集团军主力,摧毁中国军队军事部署,巩固其对南昌的长期占领,进而控制湘赣交通通道,掠夺沿线物资,并企图以“三光”手段制造恐慌,动摇中国人民的抗战意志。 日军兵力集结初期,中国军队已通过侦察及获取敌方文件,判明其企图,决定在第一、二线阵地节节抵抗,以伏击、侧击、尾击、反击等手段消耗敌力。待其进至第三线主阵地前已趋疲惫时,由我军集结各路兵力予以反击。 会战第三日,中国军队第19集团军总指挥部召开参谋人员联席会议。面对是否撤出上高的分歧,总指挥罗卓英指出“上高以西,无阵地可守”,明确表态坚守上高,统一了参战部队思想,确定了战局基调。 此役持续26天,是中国抗战正面战场22次大会战之一。较其他会战持续时间不长,却是一场中国军队始终掌握战场主动权而取胜的诱敌深入歼灭战。参战将士浴血奋战,最终毙伤日军1.5万余人,重创其第33师团、独立混成第20旅团,其第34师团几近覆灭。这迫使日军推迟第33师团北调计划,有效缓解华北战场我军压力,日军“鄱阳平原扫荡”作战计划被彻底挫败。 此次胜利重挫日军士气,极大鼓舞了抗战军民的斗志与信心。胜利的取得,既得益于指挥有方、将士英勇,也有赖于军民一体、协同奋战,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践的典范。中共上高地下党组织深入发动群众,组织战地运输、救护、保卫等队伍,开展侦察情报、治安维稳、粮草征集等工作,为作战提供了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