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安市上湖乡汉溪村,百岁老人黄栋才与妻子卢月仙用退休金筑起助学桥梁,让75名本村学子带着希望走进大学校园。这份跨越十载的坚持,如村口的老槐树,默默守护着乡土。 “仅靠退休金,十年如一日发奖学金,太不容易了!”说起黄栋才夫妇,村民黄冬花竖起大拇指。2016年,黄栋才主动找到村干部:“村里每年考上大学的娃娃有多少?我想给他们添点学费。”这个决定并非一时兴起,作为教了一辈子书的老教师,黄栋才深知教育对乡村孩子的分量。从汉溪小学到高安二中,他握了大半生粉笔,退休后仍放不下对学子的牵挂。每年8月,这份牵挂便化作具体的行动。 汉溪村党支部书记黄敏强记得,老人前些年每次都从城里专程坐车回村捐钱,就为了亲手把钱交到孩子们手上,说句“好好念书”。如今老人虽在南昌的养老院休养,却仍催着子女:“别误了发奖学金的日子,告诉娃娃们别忘了根。” 对于受助学子而言,每人600元的奖学金承载的不只是物质支持。“爷爷的善举让我知道有人在盼着我好。”今年考上大学的陈佳欣说,“爷爷的初心就是让我们记得从哪来,将来我也要帮助弟弟妹妹们。” 十年间,这份初心正在悄然改变村庄。“以前村里想修点啥都难,现在一提给村里修建基础设施,好多人都主动捐钱。”黄敏强翻着捐赠名册说,黄栋才夫妇不仅助学,还曾捐资修路、为汉溪小学建新校舍和图书室。 黄栋才今年已是百岁高龄,他总说“心胸有量,难得糊涂”,将豁达写进人生。这位老党员更把做公益、献爱心当成生活的一部分。从2018年获评“高安好人”到如今,他从未停下奉献的脚步。受助学子黄鸣捷的话道出大家心声:“虽然爷爷现在没住在村里,却把心留在了这里,这份家乡情怀,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