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 玲 弄潮二十几载,江西网络文学愈发呈现出差异化、多样化的发展态势,积极推动着中国网络文学繁荣壮大。江西网络作家在挺进精品化路径上,继续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热情,笔耕不辍,孜孜求索。例如净无痕、方想、天瑞说符、半醉游子等的科幻小说,跃千愁、佛前献花、七月未时、孤独漂流等的仙侠小说,天下第一白、天堂羽、粉嘟嘟的馒头、九灯和善等的都市小说,沉默的糕点、缸里有米等的玄幻小说以及红刺北的言情小说、犁天的悬疑小说、上山打老虎额的穿越类历史小说,创作风格日渐主流化,朝着更加健康、有序、积极的方向进发。 向精品化提质 近几年,无论是从一些专业的文学榜单上,还是一些热门的网络文学荐书单中,时常能看见江西网络文学的身影。江西网络文学精品力作不断涌现,首要原因来自江西网络作家的集体发力,大家坚持内容为王,纷纷以饱满的故事、沉浸式的画面、丰富的精神内核来创新作品。 故事性,是提高阅读快感的重要支撑,这考验作者“想故事”的能力,也对作者“讲故事”的笔力提出了要求。净无痕的《7号基地》整体构思宏大,情节紧凑曲折,分为地下世界、城市猎人、首府风云、救赎之战、帝国崛起5个部分。为了复仇,许末从地下世界一路冲杀,几乎把整个地下世界搅翻,逃脱至地上城市,在超凡学院、皇家学院等地方的各种“花式”大战中,锻炼了能力,也提升了影响力,逐步向上层权力中心靠近。作者很好地借鉴了说书人“欲知后事如何,听我慢慢道来”的讲述手法,悬念感拉满,还时不时有条不紊地抖包袱,文风紧张而从容。 快节奏的阅读体验中,受众追捧小说人物的高光时刻,反复打卡影视剧中的“名场面”。作品中此类的文字图像化倾向,与深刻影响网络小说发展的电子游戏体验密切相关,可以营造某种沉浸式空间。净无痕、方想、天瑞说符、跃千愁等都是塑造小说场景画面感的行家里手。如方想的《龙城》中,被陌生男子挟持的赵雅与龙城初遇的一段文字,“一花”“一阵”“一道”“一声”“一软”等瞬时性词汇的频繁使用,加之声、光、色、动作、感官的配合,营造了画面渐次闪现的蒙太奇氛围,令读者仿佛置身于文本中那个狭小的楼梯间,窥视了那场精彩而又无声的打斗。 网络文学有了愉悦的阅读快感,还要有饱满丰富的精神内核。天瑞说符的《我们生活在南京》讲述了白杨和半夏共同面对地球人被外星体“收割”的末日求生的故事。宇宙浩大与人类渺小的图景,外星文明的强势与人类文明的衰弱,无线通信技术、时光慢递三定律等硬核概念,搭建起整部作品科幻感的基座。2019年的一群人想尽办法阻止未来“黑月”的入侵,拯救地球的最后一个少女半夏,但是时光慢递定律又揭示了未来只不过是现在的“复印”,结局难以逆转,生成的崇高感和悲剧感提升了作品水准,寄托着作者对未来人类命运的思考。 向多元化创新 近年来,网络文学涌现了一种数据库写作思维,即将文学史中曾出现的元素、符号当作可共享的数据,作者模拟数据库的采集、存储、提取和更新方式来写作,如从名著《红楼梦》衍生出来的大量同人创作。此类创作对原有文学类型进行杂糅,拓宽了题材边界,丰富了作品表现力。 红刺北的创作就呈现出此类风格,如《砸锅卖铁去上学》将星际机甲元素移入女频创作,《第九农学基地》将女频中惯用的种田类型放置在末世废土的背景中等,为女频网文类型提供了变体样式。红刺北的小说,都围绕着女主角的成长主线展开,但作者摒弃了以往女频文“傻白甜”式和“大女主”式设定,有意淡化女性外貌描写,在言情基础上搭配种田、机甲、重生、穿越等要素,使用强强联合的CP(人物配对)设定、“阴差阳错”的叙事结构,赋予了女主新的特质,开掘了女频网络文学的表现维度和思想深度。 粉丝文化是网络文学迅猛发展的又一个重要诱因。网络文学的产业化和类型化,与互联网技术下的标签搜索有关,更与读者消费偏好的细分有关。由此形成的圈层化阅读,渐渐重塑文学场域内的文本和读写行为。许多网络作家,如净无痕、天瑞说符、方想、上山打老虎额、跃千愁、沉默的糕点等,在多年的笔耕中拥有了自己的规模化受众,甚至是“书粉”。方想的《卡徒》连载近2年,共611章210万字;《五行天》连载近3年,共714章212万字;《龙城》连载已超4年,目前断更1年多,共385章106万字。尽管更新速度稍慢,但《龙城》仍旧累计获得了一百万张推荐票。如此持续的断更“脱敏疗法”,为作者筛选出一批“真爱粉”,甚至不少粉丝留言要“众筹(把方想)关小黑屋(更新)”,足见作者与读者之间的黏性。 与方想的“随性断更”不同,沉默的糕点、上山打老虎额每年都有新作问世。沉默的糕点笔下的人物在玄幻的世界“穿越”“复仇”“逆袭”,上山打老虎额笔下的现代主角则在历史朝代中关心“青霉素研发”“火器改良”“通货膨胀”“水运贸易”……快节奏的叙事、轻松的阅读体验,吸引了众多年轻读者,也让这些作品在平台的推荐票、月票、打赏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历经20多年求索,中国网络文学日趋成熟。未来它将如何发展?这是一个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的问题。但现阶段下,精品化、经典化仍是网络文学的必由之路。网络文学首先是文学,内容为王、精品至上的价值追求不能偏向。此外,随着网络文艺IP长尾效应凸显,网络文学的“母本”作用愈发明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呈现新时代新风貌,是我们网络文艺作家面临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