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正话风强作风
2024-08-05

  ■ 严水泉

  作家王蒙在中学时代曾分别听到国民党北平市社会局局长温崇信和共产党人李新的讲话,他觉得前者“官声官气,拿腔做调,公鸭嗓,瞎拽文却是文理不通”,后者是“共产党人的逻辑、正义、为民立言、全新理想、充满希望、信心百倍、侃侃而谈”。由此,他体会到“一股政治势力的兴衰,看一看他们的文风与话风就知道了。兴者富创意与活力,明白而又实在;衰者只剩下了套话与八股,空洞且不知所云”。可以看到,好的话风有多么的重要!

  言为心声。话风无小事,反映的是党风政风。时下,少数党员干部习惯说一些“听着一点错都没有”,但“想想却一点用都没有”的空话、套话,大都是固定搭配、陈词滥调、虚应客套、言不由衷,让人一听就烦,更别提引人入胜、心悦诚服。心无正气,说话则假;心无底气,说话则空;心无重任,说话则飘。这些党员干部若话风不改,工作作风就容易出问题。

  端正话风就要多说短话。“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讲话的价值和意义不在于篇幅的长短,而在于是否说到了点子上、抓住了问题的要害。提倡说短话,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邓小平就带头说短话,当子女问邓小平太行山时期都做了什么时,他只回答了两个字:吃苦。在评价刘邓大军辉煌战史时,他也只用了两个字:合格。说到改革开放的探索时,他形象地形容为“摸着石头过河”。语言之简洁,概括之精准,表达之个性,令人叹止。提倡说短话,意思是说言简意赅的话,它是深刻思想与精炼语言有机结合的产物,反映了党员干部清晰的逻辑思维与工作思路,以及较高的理论修养与政策水平。事以简为上,话以简为当。言简意赅说短话,才是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更能赢得群众的认可。

  端正话风就要多讲“大众话”。何谓“大众话”?就是群众语言,它平铺直述、不绕弯子,具有通俗、生动、形象、亲切的特点,可以迅速拉进干群之间的距离。“打铁必须自身硬”“老虎苍蝇一起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既通俗又深刻的重要思想和论断,为我们如何正确运用群众语言树立了典范。实践证明,只有密切联系群众,真正了解群众,才能听到群众的真言诤言、学到群众的真知灼见、掌握群众的真招实招、讲出群众爱听的“大众话”。日常工作中,党员干部要多运用群众语言,如谚语、俗语、成语等群众口头常用的“大众化”语言;要善用比喻,把话说得生动形象,把道理讲得平易近人。亲切平实的表达,不藏不隐、不拐弯抹角、不装腔作势,就会给人一种心口如一、自然亲切、真实可信的感觉,能够极大提升党员干部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党员干部讲话还应树立底线思维,牢记党的宗旨和使命,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不虚言妄语,不说不着边际、没有根据的话,不说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悖离的话,不说伤害人民群众利益和感情的话,不说影响党内团结、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话。如此,才能站稳政治立场,当好群众的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