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源地委党校“群英荟萃”
2023-11-19

  ■吴昌荣 吴舟

  1924年5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中央执委会扩大会议提出“要急于设立党校养成指导人才”,安源即着手筹办党校。1924年12月,中共安源地委党校正式开学,1925年9月因北洋军阀的镇压而被迫关闭。虽然办学时间只有短短9个月,但却为当时弱小的党培养了一批革命骨干,办学经验也对后来全国各地党校创办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其中,教员师资队伍建设就很具代表性。

  早于安源党校的安源工人夜校,由李立三创办并兼任教员。开办之初,湖南的教员多,如蔡增准、黄五一、刘义、何寅修;中期湖北的教员多,如吴光荣、吴景中、吴化之、徐全直、方与渠、陈潭秋;后期安徽的教员多,如曹谷云、严旦、杨近增、梅大栋等。

  随着组织建设的逐步改进和加强,党、团组织内部训练即思想理论建设也进一步获得重视与提升。在1923年党的三大前后,除了以往常用的通过个别谈话和各种会议,结合斗争和工作实践对党、团员进行训练以外,党还在工人学校内开设了“特别班”,专对“工人居领袖地位者”(多为党、团员)实行“主义与政治上之训练”。这种训练,使党、团员“对于主义之观念较前略有明确”。1924年8月,中共安源地委选送在“特别班”学习的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党小组长林育英、隆内党小组长刘昌炎、工人学校教员吴化之去苏联学习,为中共安源地委党校的创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安源的师资力量得天独厚。安源不仅有中央从湖南、湖北、京津等地调来的党员干部,还有苏联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归国的教员,他们大多有着较好的教育背景,有的还有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回国不久即被派到安源工作,包括刘少奇、陈潭秋等人。所以,拥有较为雄厚的师资力量,也是安源能够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一所党校诞生地的重要原因。

  除了刘少奇本人亲自上课,据青年团安源地委宣传部1925年的工作报告中记载,在党校任教的还有汪泽楷、袁达时、胡士廉、萧劲光等。

  汪泽楷,毕业于湖南省立第一中学,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3年加入法国共产党,同年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1924年回国,任中共安源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

  袁达时,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赴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1923年至1924年先后任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宣传股、组织股、讲演股股长。1925年3月至8月任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安源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兼宣传部部长。

  胡士廉,1921年春赴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其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冬,中共旅俄支部选派胡士廉和萧劲光、任岳、周昭秋进入苏联红军学校接受初级军官训练。1924年回国后到安源任教。

  萧劲光,五四运动时参加爱国学生运动。1921年赴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后转入苏联红军学校学习。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秋回国,在安源路矿工会从事工人运动。

  任岳,1921年春赴苏联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一年后被选送到苏联红军学校学习军事。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回国担任安源煤矿党组组织部部长。

  安源党校的教员有着较高的理论修养和文化水平,这对承担和完成教学任务提供了重要保证。党校教学是每期两个月,每周授课3次共6小时。党校教员加强了安源党、团、工会组织的领导力量,同时也为安源工人运动培育了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