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蒋学华 文/图
随着春节临近,饶城的乡间年味越来越浓。近日,记者惊喜地发现,饶城的乡村过年习俗正悄然发生变化,用村民自己的话说,就是“如今年货已经悄然‘变脸’了”。
家家户户网购年货
长期以来,赶大集是农民过年购买年货的主要方式。而如今,每个乡村的家庭已经用上了无线网络,网购年货在农村已是普遍现象,大大延伸了农村消费半径。
“乡下没有大商场,去一趟市里要一个小时的车程。”家住广信区煌固镇丁宅村的林女士告诉记者,自从女儿教会自己网购后,她已变成网购达人了。“前几天刚在直播间买了弋阳年糕、金华火腿、宁波汤圆等,让全家人都品尝一下各地特色美食。”看着快递来的物品,林女士兴奋地说:“现在农村上网很方便,赶大集买东西也不用现金了,微信、支付宝扫码就可以付款。”
移动互联时代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在农村,中老年人也在学习使用手机里的各项功能,几乎都懂得熟练使用抖音、微信。逛集市、百货店、商超……这种扎堆购买年货的方式,不仅容易造成拥挤,而且可选的种类也有限。近几年,随着拼多多、淘宝、京东等平台的出现,村民越来越关注海选年货,通过电商平台一站购齐。
手工年货又兴起
有人说,年味越来越淡了。过去上饶本地有很多春节习俗,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习俗渐渐消失了,但是,还有不少仍保留着,比如贴春联、贴福字、拜年等。也有一些农村家庭保留制作年货零食的传统。
1月2日,广信区黄塘村村口,一户农家的几位村民正在自制美食年货——米糖。“记者同志,你尝尝我们村过年时的传统食品——‘黄塘米糖’,感受一下有什么特别的味道?”经营米糖生意的老板徐美丽热情地说。记者看到,制作米糖的大厅,摆放着米泡、芝麻、白糖、花生、瓜子仁等。“现在米糖的做法有很多种,所以制作的材料也是多种多样,像超市里的沙琪玛,其实也是米糖的一种。”徐美丽笑着说,春节的时候,村民家里来了拜年客,东家就要泡茶,左邻右舍会端来自制的小吃,米糖一般都摆在果盘的顶层。
时下,煌固镇柘村村民也在忙着制作过年的美食。1月2日晚上,许丽群夫妻俩围着灶台忙进忙出,许丽群不时地往灶台里添加柴火,时而又揭开锅盖,看看筛子里的粉皮是否凝固。不一会儿,一张晶莹剔透冒着热气的粉皮就出锅了,许丽群小心翼翼地把出笼的粉皮拿到外间的绳子上晾晒。她说,自己动手做年货,将粮食变成美食,既健康又营养,还能勾起儿时的记忆。
订辆新车好拜年
“今天订了一辆车,半个月后提车,到时候开着新车去拜年。”信州区灵溪镇的村民张林发在月亮湾汽车城一4S店订购了一辆新车,打算春节的时候,以车代步走访亲友。4S店销售顾问告诉记者,随着春节临近,前来咨询的消费者增多,不少消费者表示,能开新车回家过年走亲戚,那是一件让一家老小都开心的事。记者了解到,以车代步正成为农村拜年的一道新风景。
拜年是春节的习俗之一。以往春节里,不少村民都是骑着摩托车或是电瓶车走亲访友,遇到雨天诸多不便。如今,农民富裕了,交通工具基本上都换成了小轿车。“近年来,一到春节,不少村民的门前空地几乎都成了停车场,停满了各式各样的车辆。村里出现了春节特有的‘交通流’和农村‘车展’场景。”张林发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