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阁“诗境”话陆游
2025-02-14


■曾招娣
近日,无事闲逛,我再次登上泰和快阁。
快阁二楼,右侧是黄庭坚手书的《御制戒石铭》,左侧是宋代诗人陆游题写的“诗境”石碑。
今天,我们来说说陆游的人生起落以及与泰和快阁那个难解的“诗境”之谜。
1
1125年,陆游出生于浙江绍兴。1127年,靖康之耻,北宋灭亡。那年他2岁,家国山河就开始破碎,所以,他从小就有忧国忧民的思想。他跟表妹唐婉属于青梅竹马。唐婉不仅人长得如花似玉,而且饱读诗书,非常有才。陆游19岁时用家传的金凤钗与唐家定了亲,并迎娶了16岁的表妹唐婉。婚后,他舞剑,她抚琴,他吟诗,她煮茶,赌书消得泼茶香,你侬我侬,琴瑟和鸣。
陆游的母亲希望陆游将来考取功名,报效国家。结果,陆游陷入男女情长浓情蜜意。他的母亲就不高兴了,就去说陆游,你不能天天跟媳妇腻歪在一起,不务正业。好男儿应该有大志向,考取功名,匡扶社稷。好巧不巧,他俩结婚两年没怀孩子。陆游的母亲更不高兴,就说,你看看,别人家跟你们一起结婚的,现在大胖小子都抱俩了,你倒好,肚子还没动静。陆母就劝陆游跟唐婉分开,把唐婉休了,再找一个。陆游不愿意,把唐婉偷偷地藏在外面一个小院子里。不久,被陆母发现了。她非常生气,说,乖儿子,你妈和唐婉你选谁?那个时代,“孝”字当先,哪怕一万个不愿意,他也不敢拂逆母意,只能一纸休书把唐婉休了。
后来,陆游娶了下一任妻子王氏。唐婉则再嫁皇家宗亲赵士程。
一别两宽,各自安好,过了十年。
这一年,陆游赴京参加科举考试,据说考了第一名,遭丞相秦桧妒忌而落榜。陆游心情郁闷,在绍兴沈园游玩,借酒浇愁,与唐婉及她的现任丈夫赵士程不期而遇。赵士程通情达理,他爱唐婉,信任唐婉,主动说,婉儿,为夫还有公务在身,你陪一陪表哥。唐婉给陆游递了一杯酒,就转身追赵而去。陆游望着唐婉袅袅而去的背影,之前的种种情境涌上心头。那天,陆游喝得酩酊大醉,很失态,醒来已经曲终人散。他悲从中来,在沈园的墙上写下了千古绝唱《钗头凤》,这首千古伤心词。
后来,唐婉一个人再逛沈园,不经意间看到陆游留下的这首词。唐婉肝肠寸断,泪流满面,陆游的词像刀子一样插进了她的心窝。于是她遥相呼应,和了一首《世情薄》,成就了史上最催人泪下的情歌对唱。
过去了的再也回不去,她思念成疾,还要咽泪装欢,怕人发现。不久,一代才女唐婉香消玉殒,年仅27。
陆游对唐婉是真爱。他后来的妻子为他生了很多孩子,但他作诗一生,没有任何一首诗提起过她。相反,他写了很多纪念唐婉的诗,譬如“悲伤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出自于他晚年到沈园为唐婉悼亡而作的《沈园二题》。
2

陆游28岁考取功名,一考就是第一名。当时宰相秦桧当朝,秦桧的孙子也参加考试,没考过陆游,一气之下,秦桧指使主考官把陆游除名了。过了几年又去考,还是第一,还是被除名,直到秦桧死后,他才得以登上仕途。最开始他被任命为福州通判,这个官职不算大。后来宋孝宗继位,恩赐他为进士生,任枢密院编修,才入朝为官。陆游非常耿直,所以很多与他同朝的官员不喜欢他。最主要的,他是主战派,他的偶像是诸葛亮和岳飞,他一天到晚念叨收复中原。因此,他受到主和派的排挤,一贬再贬,最后被罢免官职,赋闲在家。
即使一介百姓,他也没有忘记报效国家。他投入王彦的军幕中,开启戎马生涯。但其军旅生涯非常短暂,仅仅八个月,随着王彦的调任,他的梦想再次破灭。这时,他50多岁了。有一天,他生病了,读着诸葛亮的《出师表》,勾起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就写了《病起书怀》: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好一句“位卑未敢忘忧国”,哪怕赋闲在家,他依然没有忘记报效国家。
他54岁再次走马上任,骑驴入川,做了四川通判。不久,主和派再次对他群起而攻之,他又被罢免了官职。一天晚上,下了场雷阵雨,电闪雷鸣,他做了一个梦,于是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的一生,先是爱上唐婉,被迫分开,再见唐婉,就此诀别,考第一被除名,上任被罢官,又上任又被罢官。他好像陷入了一个死循环,但收复中原一直是他毕生大志。也许就是为了看到这一天,陆游努力活着,努力写诗,成为了少有的长寿诗人。他85岁,弥留之际,还给子孙后代留下了一首绝命诗《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别指望一群“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官员收复中原。南宋越来越弱,好就好在陆游没有亲自见证南宋灭亡,否则,对他太残忍。
陆游的一生五起五落,有很多遗憾,但他始终充满家国情怀,一直没有忘记报效祖国。陆游的诗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梁启超读完《陆游全集》赞叹:亘古男儿一放翁。
周恩来总理祖籍浙江绍兴,他对老乡陆游如此评价:宋诗陆游第一,他的爱国性很突出,他不是为个人而忧伤,他忧的是国家、民族,他是一个有骨气的爱国诗人。
3
陆游是否登临快阁,一直存疑。
主流说法,南宋淳熙六年(1179),陆游在江西任常平提举,慕名快阁,受邀来泰和。当时,陆游主管粮仓、水利等事宜。遇江西水灾,陆游号令各郡开仓放粮,并上奏朝廷告急,请求开常平仓库赈灾。陆游一心为民,反遭弹劾。陆游无心欣赏泰和风光,百无聊赖,登上快阁,品茶练字。他想做一名叱咤风云的将领,想去硝烟弥漫的战场,实现收复中原的梦想。如今,年过半百,壮志未酬,国家还处于多事之秋,自己却只能在这里消遣,于心何忍?人生几十年,有多少时间可以蹉跎?作为一个满腹才华又有报国志向的人,陆游感到十分苦闷,写下“诗境”,拂袖而去,潇洒中有几分叹息和无奈。
泰和快阁里的“诗境”碑究竟是怎么来的呢?还有一种说法:碑上有一段清光绪年间泰和县丞陈凤翔的说明――是他弄的。泰和快阁经历多次毁坏和重建,清光绪年间,泰和县丞陈凤翔寻得陆游“诗境”二字南宋拓本并勒石刻碑于快阁。因陈凤翔的风雅好事之举,陆游的“诗境”才被请进快阁,登上快阁的历史舞台。
尽管世事久远,我们依旧坚信,陆游来过泰和,登临了黄庭坚一度咏唱过的快阁。他曾观赣水奔流,品盟鸥嬉戏,慕太史高风,书“诗境”快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