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斌斌
清明假期最后一天,我在家自然待不住,于是大清早,肩背藏青色摄影包,手提三脚架袋出门,准备去离吉安市30公里的银湾桥水库“打鸟”。
打鸟是摄影爱好者的一个约定俗成的词汇,意思是在很远的地方用长焦镜头拍摄鸟类的照片。由于鸟类体型较小,且十分机敏,为了拍到理想的鸟类照片,摄影爱好者必须远离鸟类并用长焦镜头拍照。用长长的远摄镜头瞄准鸟群,那样子就像打靶一样,所以叫“打鸟”。
现在是四月份,天气转暖,冬候鸟们吃饱喝足了,纷纷踏上北去返程的路途。水库区域成了夏候鸟的天下,白鹭、苍鹭、鹬类,其中凤头Gf(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居多,因为它们处于繁殖发情时期,我很想拍到凤头Gf踩背的镜头图片。用踩背来替代交配一词,不得不说是一种非常婉约的措辞。
到达银湾桥水库,走到水库堤坝上,支好三脚架,将单反相机固定稳当。
坝顶长664米,宽5米。东边是树木掩映的村庄,鸡犬相闻,周边是田畴,农人正在犁田,为抛秧做准备;西边是水库,水域宽阔,呈多边不规则形向四周漫延,水面上漂浮诸多凤头Gf,褐色湿漉漉的身子伏卧在微波中荡漾。凤头Gf体形偏小,靠人的视力很难观察细微之处,单反相机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
鸟类,特别是野生鸟禽,对人的警惕性与生俱来,往往与人保持它们认可的安全距离,当它们感到威胁时,很快就会飞远。所以,人们打鸟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方可为。
一幅成功的鸟类摄影图,鸟的眼神清晰,羽毛纹理、喙或爪子的细节能展现物种特征。
现在水库靠堤坝近些的凤头Gf在腾龙,600毫米的镜头框清晰可辨,按下快门,镜头图像是可以放大看的。已经打鸟两年,摄影基本三要素操作差不多熟悉掌握,深一步的参数、技巧熟练,则需要时间的沉淀。
银湾桥水库,我去过许多次,从发现凤头Gf,并拍下清晰图片的低层次的满足,提高到它们的飞行、捕食、求偶、育雏更具故事性的场景,我都热望记录下来。特别是网上看到凤头Gf求偶风趣生动的精彩图片和视频,更促使我也跃跃欲试,想拍下它们难能可贵的踩背图片。
鸟运,又是一个“登峰造极”的行业术语。打鸟要拍下精彩的瞬间,比如打斗、求偶、捕食的场面,运气是重要的一环,业内人士管这叫鸟运,是任何一个打鸟爱好者,不管是专业的还是业余的,或者像我这样一个刚摸到门框的菜鸟,都愿意首肯的事实。
这次是冲着凤头Gf踩背去的。凤头Gf们漂浮在水面,雌雄难辨。成年凤头Gf体形大约50厘米,颈修长,有显著的黑色羽冠,腹部近乎白色并且带有光泽,背上灰褐色,上颈有一圈带黑端的棕色羽,形成皱领。它们潜水能力强,以软体动物、鱼类和水生植物等为食。
这不,一只健硕的凤头Gf一个猛子扎进水里,不一会儿凤头Gf冒出头,嘴里叼着一条鱼,活鱼弯曲身子挣扎。如果鱼的个头稍大些,凤头Gf就要费点事,叼着鱼身子的喙不停地伸进水里涮,像涮火锅一样,让鱼的身子竖朝向嘴的方向,然后一点点吞入喉咙,脖颈明显肿胀起来,滑入凤头Gf的胃里,进食完美结束。倘若是小鱼小虾,用不着这么麻烦,脖子一扬,食物直接就进去了。
不是每次都会有收获,没捕捉到的凤头Gf看到身边同伴有所斩获,也会去抢,同伴张开翅膀伸直脖子,双脚拍打水面,前面的飞跑,后面的疯追,大概率抢成功的少。在追逐的空隙中,前面的凤头Gf已经将猎物吞入肚里,水面溅起一路水花。还有一种追逐的情况,一只凤头Gf驱赶另一只凤头Gf,或许是宣誓领水主权,或许是以强欺弱,也或许是争风吃醋呢。
因为这次是有备而来,我特别留意在水面漂浮又相隔不远的成双的凤头Gf。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两只凤头Gf逐水波慢慢靠近,互相也没受惊逃窜。长焦镜头一扫,对焦这两只水鸟。太阳光线充足,我把快门速度调至1/2000秒,感光度400(1S0),光圈是最大的。
镜头里两只凤头Gf越靠越近,身子直立起来,脖子拉伸,上颈棕色羽毛张开,形成一扇圆形,脖颈像佩戴了一顶项圈首饰,面对面摇晃脑袋,浪漫又滑稽。它们张开长长尖喙,发出类似鸭子般粗野、短促的叫声。凤头Gf的冠顶有一撮黑色的毛,正面看,呈一个心形符号,又像理发剪了个刷子头。头顶凤冠,这也是取名凤头Gf的由来吧。雌性凤头Gf,头冠上的毛平整熨帖,雄性凤头Gf头上那撮毛潦草杂乱,一副不修边幅的呆萌样。
它们应该是在求偶,距离越挨越近,兴奋时,脖颈大幅度弯曲,喙朝上,嘎嘎的叫声,贴着荡漾的水波纹飘来。大约持续一分钟,雄雌凤头Gf洋溢的热情立马冷静下来,它们互相擦身而过,各奔东西。我想像中在水面踮起脚尖,踏着四溅的浪花,夸张式的舞蹈并没有出现。用我两年前结识的朋友、一位资深的摄影爱好者张医生的话说,它们只是在交流。
虽有遗憾,但它们这个交流的场面,仍然令人过目难忘,精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