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猛镇与郭猛故里的情谊
2023-05-12


■ 曾思政  易光
郭猛,原名郭光昭,1913年出生于青原区富滩镇富滩村。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红军,1943年1月17日,在江苏省今盐城市盐都区冈沟河一次反扫荡战斗中牺牲。时任新四军一师二旅四团政委兼团长,年仅30岁。
为纪念郭猛烈士,当时就地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中共盐城县委决定将郭猛牺牲地护东乡改名为郭猛乡,后来改为郭猛镇。
郭猛是国家民政部公布的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之一, 是郭猛故里的骄傲。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2019年5月12日―5月19日,由江苏省盐城市郭猛镇相关负责人组成的郭猛红色文化寻访小组,一行6人前来吉安,深入郭猛烈士的家乡探寻红色足迹,搜集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感受烈士的伟大精神。
山水相连,郁郁葱葱;水天相接,云雾飘渺。
风景秀丽的泷江环绕着青原区富滩镇富滩村,这里便是郭猛烈士的家乡,也是此次寻访的第一站。在这里,郭猛红色文化寻访小组和当地的志愿者一起,走访了郭猛烈士侄子郭圣琼和当地群众,搜集了郭猛烈士的许多事迹材料,并征集部分实物,同时寻访了郭猛烈士当年当过船工、纤夫的泷江,共同追忆英雄的动人事迹。
寻访小组受到郭猛家乡富滩镇、村干部的热情接待和积极配合。村干部帮忙寻找知情人和当事人,热情有加,寻访小组几位客人十分感动。
郭猛镇社区教育中心主任、郭猛镇红色文化研究室主任徐学东感慨不已,激动地说:“富滩镇是郭猛的出生地,郭猛镇是郭猛的牺牲地,因郭猛两地一线牵,结下了不解之缘。感谢富滩镇人民的深情厚谊。”
紧接着,寻访小组一行又来到东固革命根据地,瞻仰刻有郭猛烈士名字的纪念碑,并在陂走访红军“二七”会议旧址,参观红军时期永新县石灰桥战斗旧址石灰桥(郭猛在此地右手受伤致残),还深入安福县、莲花县,踏着烈士的足迹,追寻郭猛在武功山、九龙山坚持游击战争的艰苦岁月。那几天,一行人辗转在这片激情燃烧的热土上,烈士的浩然正气激荡人心,当年浴血奋战的辉煌画面逐渐清晰地浮现出来。
莲花县史志办负责人彭金臻查找资料后介绍:“棋盘山会议以后,李发姑到了安福九龙山一带,发现了郭猛,就把他带到了棋盘山,将郭猛部队改编为第三大队,当时郭猛任政治委员,然后一起随着湘赣边的游击队一起整编,后来就从这里走出去了。”
寻访过程中,大家还参观了新四军驻南昌办事处,以及新四军军部旧址等地,通过丰富真实的文字资料和弥足珍贵的历史图片,再次重温了郭猛的革命事迹,寻访组人员对郭猛有了进一步了解。
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研究人员张玉文介绍:“1938年1月6日,新四军驻赣办事处在此成立,黄道任新四军驻赣办事处主任,当时郭猛任新四军驻吉安通讯处主任。1938年初,郭猛曾来此向黄道汇报新四军地方工作事宜。”
革命烈士不怕死、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深深感染了寻访小组一行人。大家表示将以此次赴江西寻访为起点,沿着烈士的足迹,谱写英雄的篇章,传承烈士的精神。
徐学东介绍说:“郭猛镇党委政府顺应历史大潮,呼唤时代精神,把‘写英雄篇章,铸历史忠魂,建红色文化’作为全镇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一桩大事来做,这既是对烈士的告慰,亦是为这片红色热土播种希望。”
为期一周的时间,郭猛红色文化寻访小组沿着革命先烈的足迹,在郭猛故里登山越岭,走村入乡,搜集郭猛烈士在革命斗争中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深入了解这段红色历史,使红色的力量得到进一步传承,继续书写新的时代意义。
寻访后,郭猛镇红色文化研究室撰写编印了《烽火征程――郭猛寻踪》一书,并拍摄了纪实专题片《寻访郭猛故里》。富滩镇编辑出版了《富滩――郭猛故里》。两镇互赠两书,并开展了一些互访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