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幼苗 启新智 伴成长
――安福县高新区幼儿园特色化办园走笔
2024-05-12


刘华宗 易昕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
在文风鼎盛、耕读传家的安福县,坐落着一所高起点、高规格、高品位的公办幼儿园――安福县高新区幼儿园。学校占地面积21亩,有班级11个,300余名儿童在这里乐享童年、健康成长。
走进这所学习乐园,满是欢声笑语。园所建筑充满童趣,草地、树林、沙水区、野战区等活动场地宽敞、安全,教室舒适、温馨……优美的育人环境,让人频频驻足;“园园菜地”“园园农家乐”里,蔬食芬芳、草木葱茏、生机盎然。
这里,秉承“求真、向善、爱美”的办园理念,以红色文化培育幼苗,以农耕文化、传统文化启迪智慧,用爱陪伴成长,走出了一条特色化办学的康庄大道,蕴含着薪火相传的教育智慧。
红色文化――让红色基因润泽“金色童年”
“老师,你看我用积木搭的北京天安门好看吗?”“我听了董存瑞叔叔的故事,用我的小画笔画下来了”“王二小真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小朋友!”……
学习红色精神、描绘红色印记、传承红色文化,这是安福县高新区幼儿园“传红色文化 润红色童心”主题教育月系列活动中的一幕幕,也是该园以红色文化浸润童心的生动缩影。
安福县高新区幼儿园以党建促红色文化氛围的营造,该园制定《2024年高新区幼儿园党建工作计划》,严格执行“三会一课”“三重一大”等制度,扎实开展理论学习,强化思想武装。
坚持党员教师“双培养”机制,打造“党员名师工作室”,落实“青蓝结对”,在示范教学、结对帮扶、指导新教师等工作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党员教师争当服务群众“吉先锋”,开展延时服务和周六托管服务,有效解决了幼儿无人看护的问题,受到社会好评。
红色文化总是能引领人、感染人。为了让幼儿能够从红色文化中汲取成长的养分,该园开展了“三月春风处处暖,雷锋精神代代传”学雷锋系列活动,通过讲故事、画画、唱歌、进社区等形式,让萌娃了解雷锋故事、争做小雷锋。
该园秉承“一日生活皆是教育”理念,将红色文化教育融入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组织庄严的升旗仪式,开展唱红色歌曲、红色知识宣讲、观看红色电影、搭建“战斗”堡垒等活动。在游戏中,小朋友变身“小红军”,模拟红军奋战的场景,匍匐前进、过沼泽、爬雪山,培养幼儿机智勇敢、善于坚持的好品质。通过“吃糙米饭”的形式,让小朋友们忆苦思甜,感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农耕文化――在“土味”课堂感知自然力量
半榻暮云推枕卧,一犁春雨挟书耕。
在庐陵绵亘千年的农耕文化长河中,耕读教育始终是一颗闪亮宝石,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2022年,我园将农耕文化教育确立为园所特色教育,确立了‘应时、取宜、守则、和谐’的农耕课程理念,确立‘以农养德、以耕启智、以种健体、以文润美’四个目标为总体框架有序推进。”高新区幼儿园负责人介绍。
“应时”即尊重儿童身心发展阶段的规律和特点;“取宜”即根据幼儿个性特征和个别差异,采取最恰当、最适宜的方式方法;“守则”强调教育规律的重要性,重视立德树人;“和谐”是在熟悉的农耕乡土环境中做真教育。
劳动,可以树德、可以增智、可以强体、可以育美。
坚持“以农养德”。让幼儿在耕读过程中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感知日升日落、季节更替和万物有序。坚持“以耕启智”。让幼儿在与农作物的接触中拓展认知,逐步发展善于探究、勤于思考、乐于学习和勇于创新的良好学习品质。坚持“以种健体”。通过参加一些农事活动和具有挑战性、冒险性的田野游戏等适合幼儿参加的活动,强健体魄、磨炼意志。坚持“以文润美”。通过感知我国古典诗词、书法、绘画等中华文化,从小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我们陆续开展了‘春耕节’‘秋收节’‘农耕特色运动会’‘菜地小小讲述员’等活动,孩子们在‘园园菜地’‘园园农家乐’种萝卜、包菜,搭建‘咕咕鸡舍’,体验劳动的辛苦,感受收获的喜悦,品尝劳动的果实。”谈起教育成果,园所老师难掩欣喜,纷纷表示,从一次次的活动中,看到孩子们一点一滴的成长,更加确定了高新区幼儿园推进农耕文化教育的信心。
传统文化――打造以乐育“幼”的幸福乐园
什么是清明节?甲骨文是什么?
如果你带着这些问题,来到安福县高新区幼儿园,或许能得到很多答案,答案就藏在园所的课堂里。
清明时期,园所开展了“清明融于情,传统润童心”清明节主题活动,老师通过讲述绘本故事、观看视频等方式介绍清明节的由来,孩子们通过参加画蛋、插柳、绘清明、拔河等活动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包“青团”是清明节的传统习俗,孩子们撸起衣袖、动起小手制作“青团”,感受包“青团”的乐趣。
中国汉字,一撇一捺都是故事。随着大班幼儿年龄的增长,孩子们对汉字越来越有兴趣。园所开展了“‘字’从遇见你”班本课程,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寻迹汉字。通过讲述《仓颉造字》等故事,让孩子们了解文字的由来、汉字的演变,进而认识甲骨文、象形字以及中国传统印刷术等……
让孩子从小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至关重要。安福县高新区幼儿园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课程安排,成为农耕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激发孩子们对民族文化探索的兴趣,增强文化认同感。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是幼儿的第三位老师。在园所利用竹编类、树枝、布类等材料打造园所农耕环境。在班级区域中打造“特色区”,其中有剪纸、编织、活字印刷、裁缝店等区域活动,孩子们积极参与,在游戏活动中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及动手能力。创设农耕文化博物馆、生活馆、工艺坊、雅风阁、农家乐等8个特色功能场馆,利用场地与资源优势,引导孩子们关注传统文化传承。
同时,园所聚焦特殊纪念日、传统节日、二十四节气等开展主题活动,如:立冬时节带领孩子们包饺子、烤红薯、制作树叶画等;端午时节,给孩子们讲屈原的故事、包粽子、旱地龙舟比赛等,让传统文化深入孩子心田。
育幼苗、启新智、伴成长。安福县高新区幼儿园坚持以红色文化、农耕文化、传统文化为内核,沿着特色办园之路大踏步前行。未来,该园将继续前行,奋力谱写奋进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