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辟“硒”径兴乡富民
——解码袁州区富硒产业发展之路
2025-04-22

暮春时节,袁州大地一派生机盎然景象。富硒油菜泛起金波,富硒农产品直播基地吆喝声此起彼伏……2024年,袁州区以全域创建富硒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区为契机,交出了一张亮眼成绩单:富硒产业综合产值突破110亿元,带动全区农民人均增收12%。

标准化生产筑牢产业根基

农产品作为民生的基石,其质量安全始终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袁州区从源头抓起,大力推进标准化建设。建成规模达51.3万亩的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先后创建1个国家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个国家有机农产品基地、3个省级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基地以及78个市级富硒产业示范基地。

要实现长久的标准化生产,激发企业的内生动力是关键所在。袁州区以龙头企业为引领,积极推动110家经营主体共同构建产业标准化生态。袁州区中州米业有限公司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该公司总经理李九根指着新上市的“富硒家宴米”自豪地介绍:“我们每年加工富硒大米达10万吨,通过订单带动了1.2万名农户进行标准化种植。”如今,该区已经形成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标准化生产链条,40家企业通过产业协会实现检测、物流资源共享,每年节约成本超千万元,极大地提升了产业的竞争力。

大规模的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不仅提升了农产品的质量,更为生产加工园区化筑牢了根基。走进袁州区富硒农产品加工产业园的建设工地,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映入眼帘。塔吊林立,机器轰鸣,施工人员忙碌穿梭。“这个产业园总投资超9000万元,预计5月底正式投入使用。目前,已经吸引了4家企业签约入驻。”袁州区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人陈侃介绍,该园区创新采用“共享车间”模式,配备4条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每年可加工富硒农产品20万吨,将有力地提升全区富硒农产品的加工能力,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

22亿元资本注入富硒产业

日前,一个投资总额超10亿元、年产10万吨农副产品加工出口项目正式签约袁州。该项目建成后,预计年销售总额达到6亿元至10亿元,将提供200~500个长期就业岗位。

像这样落地袁州的农业项目还不少,这些资金、项目源源不断向袁州聚集的背后,是该区矢志不渝地推进招大引强。2024年,袁州区8支专业招商队足迹遍布长三角、珠三角,招引了30个项目,撬动22亿元资本注入富硒产业。

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科研创新。在袁州稻油科技小院,科研人员正在试验一项新型硒肥技术。“这项技术能使稻米硒含量稳定在0.15~0.5mg/kg区间,比传统方式提高30%留存率。”袁州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梁正芬说。2024年,该区突破多项富硒技术瓶颈:发布省级地方标准2项、团体标准6项;建成“省富硒鱼产业开发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市土壤重金属治理与植物活性硒重点试验室”2个硒科研平台。

“袁味”加快进军国内外市场

2024年,“宜春大米”先后入选世界稻米地理标志品牌百强榜、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24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名单,品牌影响力持续上升;“袁州茶油”首次在东南亚国家展销,“袁州硒橙”出口迪拜,双品牌闪耀国际舞台……

近年来,袁州区深入挖掘富硒资源禀赋,以富硒大米、富硒油茶、富硒脐橙等产品为重点,着力构建特色农业品牌体系,让“袁味”走出宜春、走向国内外。

袁州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持续拓宽富硒农产品销售渠道。一方面,主动对接京东、淘宝、抖音三大电商平台,打造一批“爆品”和网红企业,以流量密码破解市场困局;另一方面,对接高端商超、餐饮平台,走精品路线,提高农产品销售附加值。2024年,该区农产品电商销售额达18.04亿元,110款产品进入盒马鲜生等平台采购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