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引擎”助力产业发展
本报记者 钟文轩
2025-04-30

当非洲姑娘戴上中国制造的假发翩翩起舞时,谁会想到这些发丝竟来自偏远的山区乡镇?从2018年第一家作坊起步,如今,袁州区水江镇假发产业已发展成为当地年产值超6亿元的支柱产业,产品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水江镇假发产业稳步发展,与电力供应强力支撑密不可分。

“马上就到暑假,最近国内外订单不少。有你们保障安全用电,我们就能全力冲刺产量。”水江镇三溪元素发饰品厂负责人曾德富对上门检查的国网江西电力(袁州区水江)井冈先锋共产党员服务队感激地说。

近年来,伴随着“颜值经济”高速发展,佩戴方便、造型多变的假发已成为重要的时尚单品,国内外假发制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释放出巨大潜力。在外工作的曾德富早早发现了商机,2018年回乡建起水江镇第一家假发加工厂。

假发造型需紧跟客户需求与审美,不同发型制作工艺有别,但关键环节都在于烘发。分割好的发条需放在曲度合适的烘棒上,再放入烘箱,在88摄氏度恒温环境中定型烘烤90分钟。该环节对电压质量要求极高,电压不稳,假发易烤焦或定型不佳。“刚回乡创业时,我时常对烘发环节的不稳定因素感到担忧。”曾德富回忆道。直到国网宜春市袁州区供电公司工作人员上门,精心设计低压线路,并将线路改造至厂房门口,才让他吃下一颗“定心丸”。

“现在生产线上的这批货,是上个月刚接的2.8万套海外订单。”曾德富指着正在运转的生产线介绍道,“现在这条生产线,一天能制造近1000顶假发,效率较以前提升了60%。”2022年,在国网宜春市袁州区供电公司的协助下,加工厂引进了智能化假发生产设备,实现从传统手工制作向“智能+人工”生产模式转型升级。为保障供电,该公司不仅为设备安装提供专项电力方案,还定期派技术人员上门检查,确保自动化设备稳定运行。

目前,曾德富开办的加工厂年产值已突破800万元,年产假发超30万套。产品通过跨境电商平台远销“一带一路”沿线40多个国家和地区。“虽然我们在山区生产,但产品质量过硬,在国外市场特别受欢迎。”曾德富自豪地说。

随着曾德富等首批“水江假发人”的成功,越来越多村民加入假发产业大军。这些假发厂的生意说大不大,一个老板雇上几十名员工,就能办起一个厂;说小也不小,他们做的都是跨国生意,五颜六色的假发经过排发、定型后,大部分会销往欧洲、非洲和东南亚等地区。

为满足企业生产用电需求,国网宜春市袁州区供电公司全力推进电网改造升级,开通业扩报装绿色通道,将企业办电时长缩短了30%。同时,安排工作人员定期深入企业开展用电设备检查,提供安全培训和节能方案定制服务。在生产旺季,有工作人员24小时值守,随时响应企业需求,以保姆式服务为乡村小微企业保驾护航。

在完善的电力基础设施与服务支撑下,水江假发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仅2024年,全镇就新增假发企业5家、加工坊6个。如今,在常住人口1万多人的水江镇,假发产业蓬勃发展,100多家假发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扎根于此,吸引2200余名村民踊跃投身其中,有力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极大改善了村民生活。

今年43岁的村民张桂花经过专业培训上岗后,每月有5000元稳定收入,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的心愿。“以前只能外出打工,现在既能挣钱又能兼顾家庭,日子越过越有盼头。”谈及当下生活,张桂花满脸笑意。

电力织就靓丽“顶流”造型,点燃企业发展引擎。国网宜春市袁州区供电公司结合辖区产业发展,加大电力设施基础建设,细化供电服务保障措施,以实际行动为乡村产业发展和村民增收致富提供坚强的电力保障,描绘出一幅电力足、产业旺的新时代美丽乡村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