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历史文化遗产 擦亮“千年瓷都”靓丽名片
2025-04-0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中华文明永续传承的战略高度,强调要“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并就此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新时代新征程,景德镇作为“千年瓷都”,责无旁贷承担着传承历史文脉、弘扬文化瑰宝的光荣责任,务必要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活态保护、传承、利用历史文化遗产,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注入强大文化力量。

在考古发掘中解码何为“千年瓷都”

一座景德镇,半部陶瓷史。千年不息的窑火孕育出景德镇2000多年的冶陶史、1000多年的官窑史、600多年的御窑史,铸就了“千年瓷都”的独特魅力与文化气息。

从以唐代兰田窑为代表的唐代早期历史遗址,到以湖田窑为首呈片状集中分布的宋代古窑址群,再到以御窑厂为中心向周边延展开的明清陶瓷作坊……文博人员从御窑厂、落马桥、湖田窑、南窑、南市街等瓷业遗址里,发掘出土的多达2000万片唐代至民国的古窑业标本和丰富的文化遗存,不断丰富、完善着人们对景德镇千年制瓷历史的认识。近年来,对乐平南窑遗址的考古挖掘,就填补了景德镇唐代瓷窑遗存的空白,把景德镇的瓷器烧造历史向前推进了两百年;而在此之前,人们往往把宋真宗景德四年(公元1004年)作为景德镇制瓷史的重要节点。

当下,景德镇应把握申遗契机,通过对全市范围内的瓷窑遗址进行考古挖掘,尽快梳理出一部完整的景德镇两千年陶瓷史,从而进一步擦亮“千年瓷都”靓丽名片。

在活化利用中探索“千年瓷都”何为

“陶瓷是中华瑰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名片。”为守护传承好中华文明最具代表性的器物符号之一,景德镇应当在守护千年“瓷”脉、奏响时代“瓷”声、打造世界“瓷”城的创新发展中,率先让历史文化遗产“活”起来。

守护千年“瓷”脉。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在江西考察时殷殷嘱托,要“建好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打造对外文化交流新平台”。作为全国首个文化类国家试验区,景德镇既应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对老城区的160处瓷业遗址、108条老里弄、1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9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修缮保护;更应重视对清代镇窑、明代葫芦窑、元代馒头窑、宋代龙窑等典型瓷窑的复建复烧,实现以传统手工制瓷为核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整体性、生产性、生活性保护传承。

奏响时代“瓷”声。作为人类贸易史上最早的全球化商品,景德镇陶瓷早就经由“丝绸之路”大量销往海外,一度风靡全球,在文化影响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美国历史学家罗伯特·芬雷就在其书中写道“中国瓷对世界史研究的最大价值,在于它反映了一项规模最为庞大的文化转型活动”。如今,景德镇深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在促进陶瓷贸易走向全球的同时,更应当探索建立陶瓷文化海外传播渠道,立足丰厚的陶瓷历史文化遗产,推动以景德镇陶瓷为代表的陶瓷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文艺复兴”。

打造世界“瓷”城。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景德镇拥有的独特旅游资源和陶瓷文化底蕴,为文旅深度融合奠定了坚实基础。当下,对标“一座城、千座馆”建设目标,对已建成的博物馆、展览馆、非遗馆、文化馆、美术馆、艺术馆、收藏馆、科技馆、工作室、创意空间等,进行系统梳理、数字赋能、优化提升、整体展示,从而促进“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良性互动,进一步擦亮“千年瓷都”靓丽名片。

(作者单位:中共景德镇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