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瓷之王”——

青瓷莲花尊
2025-04-12

青瓷莲花尊,南北朝瓷器。1972年南京麒麟门外灵山南朝墓出土了一对青瓷莲花尊,收藏于南京六朝博物馆。还有一件出土于河北景县,收藏于国家博物馆。此类器物造型都高大庄重,装饰华丽繁缛,工艺精巧细致,是迄今发现的六朝时期最大、最精美的青瓷器,被誉为“青瓷之王”。

南京博物馆收藏的这件青瓷莲花尊高达85厘米,长颈直口,盖为僧帽形,盖顶有方形钮,四周为三角形锯齿状的变形莲瓣。口部为侈口,呈喇叭状,口沿外有对称的两个横系,颈部装饰分三段:上段贴附五个飞天,中部堆塑六个一腿前伸一腿后屈的人物形象,下部贴附对称的二龙戏珠及忍冬、莲花纹构成的图案各两组。肩部有宽厚的六个桥形复系,腹成椭圆状,上腹部由二层模印的双瓣覆莲,一轮贴花菩提和一组刻划瘦长的复莲组成;下腹部为一组双层单瓣仰莲,莲瓣尖端略微上卷。圈足似一喇叭座,表面有两层单瓣的覆莲。

青瓷是在坯胎上施以青釉,以铁为着色剂的青绿色釉,在还原焰中烧制而成。历代所称的缥瓷、千峰翠瓷、艾色、翠青、粉青等,都是指的这种瓷器。唐朝时的越窑,宋朝的龙泉窑、官窑、汝窑、耀州窑等,都属于青瓷系统。

早在商朝就已经出现了原始青瓷,北京、西安、南京等地都出土过原始青瓷的残片。这些残片已经具备了瓷器的特征,但是它们跟后来的成熟青瓷却又不完全一样,因为胎料中杂质较多,釉色不够稳定,所以被称为原始青瓷。

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全国各地烧制青瓷的瓷窑大大增加了,种类繁多,而且南方和北方烧制出的青瓷各具特色。南方烧制的青瓷胎质坚硬、细腻,呈淡灰色,釉色晶莹、纯净;而北方烧制的青瓷胎体厚重,釉面有开片,釉色青中泛黄。

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青瓷莲花尊,就烧制于公元四世纪到六世纪的中国北朝时期,它的拥有者是北朝齐政权的封氏家族。它最吸引人的就是它的釉色,青中泛黄,莹润光亮,色泽纯洁;浮雕的莲瓣是莲花尊又一个特点,向外伸展的层层莲瓣宛如一朵盛开的莲花,非常漂亮。

从青瓷莲花尊等留存至今的十余件器物来看,均是器形高大,釉色青绿,整器将刻划、浮雕、堆朔、模印、粘贴等多种技法施于一体,纹饰繁缛、上下辉映,它们代表了南北朝时期制瓷的最高工艺水平。

在分裂的南北朝时期,佛教的莲花却不分南北,竞相绽放。南朝佛事活动更是盛况空前,著名的梁武帝统治的四十八年中,他把佛教抬高到了“国教”的地位,甚至四次舍身同泰寺。这件青瓷莲花尊就是带有宗教意义的随葬品,当时人相信莲花尊能超度死者的亡魂,由此可以推测许多达官贵人死后,在墓葬中都会放置一个莲花尊,很可能是替代死者灵魂的栖息物谷仓罐,用于安放灵魂,使其免受轮回之苦。它同时也是佛教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完美结合的典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