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铜鼓秋收火 铸魂瓷都赤子心
——市委党校春季学期第二批基本培训班铜鼓红色研学侧记
2025-05-01

4月28日至30日,市委党校2025春季学期第二批基本培训班50名学员在“追寻铜鼓红色印记”的研学中重温了秋收起义与中国革命道路开辟的历史,汲取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智慧与力量。

触摸历史褶皱里的信仰温度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同志就是从这里惊险脱身的!”铜鼓秋收起义纪念地,斑驳砖墙上“一脚踏两省、六圆定乾坤”几个字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学员们屏气凝神,目光紧紧追随着讲解员,聆听了毛泽东同志当年那段惊心动魄的传奇经历——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在前往铜鼓领导和指挥秋收起义过程中,经历了人生中唯一的一次遇险,他在湖南浏阳县被当地民团抓住,凭着机智并在纸工会员陈九兴的帮助下在铜鼓县安然化险。

在秋收起义沉浸式体验中心,学员们瞬间“穿越”回1927年。当虚拟场景中传来“工农革命军第一面军旗升起”的激昂解说时,过去那段红色历史“活”了过来——枪杆子里出政权、遇盘查机智脱险、秋收暴动红湘赣、白沙东门战斗、运筹帷幄胜千里,在虚实交错的空间,历史的厚重与真实在这一刻深深烙印在每个学员心中。

在青山绿水间读懂牺牲的意义

梁塅村烈士墓前,青山低眉,似在诉说着往昔的悲壮。50名学员整齐肃立,默哀致敬,将一束束带着晨露与芬芳的菊花轻轻放在碑前。讲解员声音哽咽:“我们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染着1.8万烈士的热血,而登记在册的只有2675名。”

湘粤赣省铜鼓县苏维埃政府旧址里,有很多标语——“红军是穷人的军队”“群众最讨厌我们的是官僚腐化吹牛皮说大话,最欢喜的是和气勤快说话忠实做事实际,吃得苦耐得劳”……从这些接地气、不做作的红色标语中,学员读懂了共产党人的为民情怀和不变的初心。

非遗里的红色基因传承

石桥村,承载着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过往,也呈现了乡村振兴的美丽图景。“我们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在保护原有红色遗址的基础上,整合周边资源,建成秋收起义研学基地,切实将本村的红色资源、非遗资源、绿色资源变成可利用资产,实现了村集体经济收入有效增长。”石桥村党总支书记夏荣光说。

石桥村秋收起义研学基地已经成为弘扬铜鼓秋收起义红色文化、见证铜鼓工人运动历史的文化地标,也是全新的集综合性研学、党性教育、青少年素质教育为一体的教育基地。

学员吴农科感慨,这次红色研学感受到了革命教育,看到了铜鼓喜人的变化,学到了乡村振兴的经验。“铜鼓的山水会说话,它诉说着:理想信念不是空洞的标语,而是深深镌刻在骨子里的坚韧与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