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梁沧溪村

古村文明焕新光
2025-06-07

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传来捷报,浮梁县勒功乡沧溪村成功获评“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这一国家级荣誉的背后,是沧溪村多年来深耕乡村振兴,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勒功乡沧溪村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纵深推进活化利用、以用促保,通过红色带古色,着力打造乡村的特色标识、公众的时代记忆,使传统村落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走出了一条特色保护与发展之路。该村先后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全国生态文化村”等国字号金字招牌,其家风传承等做法被人民日报、中纪委网站刊文介绍。

党建引领擦亮“金字招牌”

——在保护传统村落中守住乡土

沧溪村始建于东汉,盛兴于唐朝僖宗乾符年间,是克己故里、理学之邦,是宋代以来赣皖交界处具有代表性的古村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璀璨的人文景观和古朴的民居建筑。村内明清古建筑60幢,古桥3座,古街巷6条,古祠堂旧址4处,古井5眼。整个村落临水依山,环境优美,风光旖旎。村中所有房屋均依地形而建,顺地势而上,村落布局完全符合“枕山、环水、面屏”的古代风水理念,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审美需求。

在保护与发展中,勒功乡沧溪村对古村进行整体规划,通过多方筹措资金6000万元修建了游客服务中心、理学广场、智慧停车场、克己书院暨朱氏祠堂,还修缮茶马古道,利用茶马古道联通沧溪古村和勒功古村,成为贯穿古村、古道、古塔的精品旅游路线;同时依托新农村建设、宅改工作,将沧溪古村水渠疏通,道路修缮,以此保护传统建筑风貌以及延续地域文化特色。通过两年的建设,沧溪古村破旧房屋已经得到修缮加固,基础功能已经趋于完善,让沿袭近千年的古村落得以保护,让即将黯淡的村庄重新被激活,成为乡愁的理想栖息地。

文明实践焕发“古村新韵”

——在传承传统文化中记住乡愁

勒功乡沧溪村针对传统村落聚族而居的特点,依据沧溪村朱氏家风家训文化,挖掘整理家训,组织党员带头做好各自家风家规收集、牌匾制作、家训上墙等工作。截至目前,共制作悬挂“家风家训”牌120余块,进一步引导村民树立向上向善的村风民风;建起400米移风易俗文化长廊,用文字和漫画的形式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古村理学文化等内容并利用“村史馆”旁现有场馆,创新打造“家风馆”,重点挖掘当地历史名人、先贤大儒的先进事迹和家风家训的精髓,确保家训与作风建设、家风建设相一致,传递正能量。此外,勒功乡沧溪村组建“老朱”党员志愿服务队,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古村落建筑等阵地,常态化开展传统村落文化宣传、古建防火防盗、传统村落保护宣讲等文明实践活动,向群众宣讲传统村落保护知识,呼吁群众一起参与到传统村落保护队伍中来,延续勒功历史文脉的乡愁情怀,切实让每一栋古建筑、每一堵墙留下乡愁记忆。

文旅融合点燃“人间烟火”

——在乡村全面振兴中留住乡亲

为打造休闲宜居乡村,美化绿化亮化村庄,勒功乡沧溪村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相结合,于2021年打造了国内首个游客参与演出的真人剧情体验产品——《幻乡·沧溪风华录》,举办了“浮梁红 守千年”第三季端午篇系列活动,开启乡村振兴的文旅融合“沧溪村模式”,并以其特有的传统文化和特色古民居、古建筑为依托,在“生态+文化+发展”方面做文章,举办“油菜花文化旅游节”“非遗美食节”“油茶采摘节”“买茶节游园会”等特色农文旅活动,以此为契机开通主题公交,推动我乡农产品进城下乡,打响农产品销售品牌,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形成集志愿服务、产业种植、农副产品深加工、电商推广等乡村生态发展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