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在景德镇市招收了近300名应征青年入伍,其中上百名是瓷业职工。他们中有“十大瓷厂”的科室、车间管理干部,有美术设计、技术质检人员,以及各工种生产骨干等,这批“瓷业兵”文化、素质在当时都算比较高的。
那年我在宇宙瓷厂担任保卫科内勤,参军是我梦寐以求的愿望。春节过后,1963年2月26日,我和本厂经过体检、政审合格的6个人,集结到开张不久的七层楼——景德镇饭店。当天晚上,市委、市政府破例在大礼堂召开了隆重的欢送大会。
我们所在部队是铁道兵第八师三十八团,训练新兵的营连在抚州市临川的一个糖厂。新兵到这里后,接受正规的军事训练、严格的军队生活,在开展学雷锋活动的同时,进行艰苦为荣、劳动为荣、当铁道兵光荣“三荣”思想教育。陶瓷企业职工参军的和学校、社会、农村青年入伍的有所不同,原来月工资都在40元上下(笔者45.8元),而当义务兵只有6元津贴,其他没有任何补偿,这是一个首先面临的考验。
军训结束后,新兵绝大多数被分配到各个施工连队,瓷厂来的分散后一个连也只有三、五个人。我们团驻扎地是在临川和崇仁县的各公社大队,担负的任务是修建从南昌向塘到抚州乐安的铁路,简称向乐线,这是国家有战略意义的重点项目。在当时,完全是靠体力劳动完成土石方、混凝土搅拌、路基桥趸等工程。夏天的酷暑炎热、冬天的地冻严寒,锤炼我们百名瓷工,当年就完成了由职工到士兵的转身。
1964年秋天,完成向乐线工程后,铁八师奉命开赴数千里之外的云南楚雄地区各县,参加举世闻名的修建成昆铁路大会战。成昆铁路从四川成都,经峨嵋、甘洛、西昌进入云南元谋、一平浪、安宁到达昆明,全长1134公里。那年,铁道兵五个师和铁路工程局、当地民工数十万筑路大军在地势险峻、地质复杂的地震断裂带,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突破“筑路禁区”,打通隧道427条,长541公里;桥梁991座,长92.7公里,创造了世界交通史上的奇迹。
在成昆铁路工地上,我们“瓷业兵”无不例外,经历了多种艰难困苦的磨炼,也经历了不少生与死的考验。但我们始终坚持工人阶级的品格,信念坚定,勇于奉献,胸怀大局,自强不息。不但没有一个掉队,而且很多战友立了功,授了奖,被评为五好战士。从1965年开始,“瓷业兵”大部分在连队当了正副班长、副排长,不少人提干担任排长、连长,或调到团部任参谋、干事、助理员。比如宇宙瓷厂参军的6个人,有3人提了干,机修工出身的李会任当事务长后,不久被提为副指导员;成型车间压坯工出身的艾景中担任了施工连排长,我也从营文书调到团政治处任宣传干事。值得一提的是,景兴瓷厂参军的詹运淦,提干后在元谋六渡河隧道决战中,带头打风枪、装药、放炮,每天十多个小时,出色完成任务,月月受到团里表彰,被破格晋升为十四连政治指导员。
1968年,我团担负的云南元谋到禄丰的成昆铁路工程基本完成,在这里战天斗地近4年的战友开始退伍复员。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1963年从瓷业岗位当铁道兵的战友,全部回了景德镇,大部分仍在原瓷厂上班。由于带来了部队作风,不少人陆续担任了企业的中层和厂级领导,如建国瓷厂参军、在部队担任排长的王金阳,转业后以其出色工作能力,从车间支书到人民瓷厂厂长,该厂青花梧桐瓷荣获国际金牌后,经济效益大增,王金阳升为省瓷业公司副经理。另外,还有一部分战友,服从分配到机关事业单位去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