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全部的答案

爱是全部的答案
2309

□黄艳红

如果说人生是一部行走的赶考,那赶考的答案是什么呢?我合上苏轼的诗词文集,久久掩卷思索,顿悟“爱”是他说出的答案。

爱自己。人生哪能都如意,而不如意事常八九。遇到不如意不开心,要调整人生的频道。要鼓励自己,发现自己的美好及新的潜质。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云“大江东去,浪淘尽……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读之,人生如梦,来此走一趟不易,江山美好,人生也要美好,要珍爱自己,在自己喜欢的山水世界里行走。他从此忘怀不好的,没有自暴自弃否定自己,而是珍爱自身,有了出世精神追求,发现自身的天赋异禀,在艺术世界上下求索创造,最终登上中国文脉的高峰,留下的诸多艺术文化大作,为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带来影响深远,也为后世所推崇。

爱家人。家是港湾,也是重新起航的动力。家人是亲人,在困顿中,家人是最好的慰藉,爱家人,才会有无穷的精神内动力。苏轼对妻子对儿子都倾注了爱,多次流放,都携妻带子,不离不弃。对弟弟苏辙更是肝胆相照,命运与共。他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云“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表达了对亡妻的无尽思念,也是家人在他心中的责任重如山的体现。他鼓励自己,继续行走人生天涯路,无畏风雨。他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写道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见兄弟情真意切,相互鼓励支持,走过人生的风风雨雨。兄弟携手共进,珍惜眼前人,都实现了飞鸿踏雪的理想。

爱世间。位卑未敢忘忧国。苏轼是忧国忧民大诗人、大词人,在地方任职,也是为百姓做实事,为社会作贡献。爱世间,为社会做贡献,才能走出小我成就大我。他在杭州的政绩,也是百姓交口称赞的。苏轼在杭州期间,主持了西湖的疏浚工程,修复了西湖的堤坝和桥梁,还在西湖中修建了三潭印月等景点,成为西湖的标志性景观。他刚到杭州时,就遇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他上书朝廷,请求朝廷救灾赈民,解民众于水火。由于水灾和旱灾的侵袭,百姓饥荒严重,再加上瘟疫的流行,百姓更是苦不堪言。苏东坡从公款里拨出银两,自己捐黄金,在杭州城中心的众安桥建立了一家杭州历史上最早的公立医院--“安乐坊”。还兴修了水利,治理河道。他在杭州期间,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词和书法作品,为文化建设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画卷,让杭州的人文更美。他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云“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让杭州在他的诗词里永放光芒。

爱大自然。我们行走在这个世界上,大自然是最慷慨的馈赠者。只要我们有发现美的眼睛,大自然美无处不在。心情不好时,多晒晒太阳,多吹吹暖风,多见见山水,多听听鸟鸣泉涌,多看看江涛拍岸。爱江山万物,从大自然中吸收力量,得到安慰,受到启迪。苏轼在徐州写下《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他看到了一幅幅朴素又动人的乡村美景和百姓日常鲜活日子,觉得自己没必要太伤感,在大自然与人间烟火里寻找安慰。“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感受到自然的生机与活力,对每一个即将到来的日子都充满期待。他在《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安慰自己漂泊异乡的心,在大自然中找回自己安定的心。

常读常悟苏轼的诗词,仿佛踏入了一个温情的天地。那一首首或豪放或婉约的诗词,如同一束束温暖的阳光,照亮了我们内心对生命和生活的爱,也唤醒我们内心深处对生命的敬畏与珍惜,对生活的热情与执着。爱在他生命血液里流淌,懂得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去拥抱每一个美好的瞬间,去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与机遇,让生命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爱是生命全部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