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寿宫故事--为政清廉的许逊

万寿宫故事--为政清廉的许逊
2209

□杨晓苍

西山万寿宫,坐落于南昌市西南30千米的逍遥山下,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在这里,人们祀奉一位许真君,把他当作江西的神灵,朝拜的香火经年不衰。

许真君,即许逊,字敬之。我们撇开他神话的传说,在历史上,许逊是一位清官,是一位治水的专家,是一位为人民谋幸福的人。

许逊在赤乌二年(公元239年)生于南昌长定乡益塘坡,现为南昌县罗家镇慈母村。祖父,父亲都是高节不仕的知识分子,他们无意功名的思想给许逊影响很大。许逊生性聪明,姿容秀伟,五岁入学读书,十岁便能通经书大意。他勤奋好学,精通经、史、天文、地理和阴阳五行学说,尤好道家修炼的法术。26岁时,前往西安拜吴猛为师,尽得秘传。不久,又与词赋大文学家兼地理学家郭璞为友,吟诗作赋,访求名山胜地。最后他选择到西山金姓的住宅--桐园,作为自己的栖身隐居之所,日以修炼为事,不求闻达,并以孝、悌、忠、信教化邻里人民,甚得乡里人们的尊敬。他曾两次被乡里推举为孝廉,都没有接受。但终因“朝廷屡加礼命,难以推辞”。在他42岁,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的时候,便离开西山家乡,前往四川就任旌阳县令。

许逊到任后,在旌阳办了许多好事。最为突出的有三件大事:第一件与部下大小官吏约法三章,切忌徇私舞弊,贪赃枉法(去贪鄙)。第二件,革除繁琐礼节,提高办事效率(除烦细)。第三件,不准苛求百姓,随意逮人,并释放轻罪囚犯(脱囚系)。他每次断案,都遵守“忠、孝、仁、慈、忍、慎、勤、俭”八个字,以诚恳的心情感化人民。真是一位清官廉吏。在旌阳期间,他“近贤远奸”,“去贪戕暴”,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施政方针和治疗救荒等措施,使这个岁岁饥馑,野有饿殍的地方,生产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得到相对的安定和提高。据《成都郡志》载:“许逊,洪州人,知德阳,心本清净,政尚德化……邑人祀之。”当时,群众歌颂道:“人无盗窃,吏无奸欺,我君活人,病无能为。”这充分反映了许逊任职期间,为政清廉,深受人民爱戴。这之后,为了纪念许逊的德政,特将“旌阳县”改为“德阳县”,一直沿用至今。

许逊在旌阳任职十年,便毅然“挂冠”东归。当地人民无法挽留,于是,处处为其立生祠,家家为其塑画像。还有许多人全家随从,不辞千里跋涉,“人民蔽野载道相送”,不少蜀民随他入赣,在他住宅东边定居下来,并改姓许。后来,人们称此地为“许家营”。

许逊回到西山,眼见南昌地处赣江下游,鄱阳湖西汊,常有洪水为灾。他虽然年近六旬,仍决心要为人民除害,根治水患。他踏遍了九江、都昌、湖口、星子、彭泽、鄱阳、武宁、奉新、余干、进贤、丰城、樟树、高安、新建等县周围千里的地方,治水二十多年。在他的带领下,兴修水利,开河挖渠,筑堤建坝,制服了水旱灾害。所到之处,水平浪静,风调雨顺,人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

东晋孝武帝宁康二年(公元374年),许逊136岁逝世。著有《灵剑子》等书及“劝诫诗”10首。人民为了永远纪念他的恩泽,在他的故宅上建起了一座“许仙祠”,并将许逊逝世的日子定为“升仙日”,家家斋戒礼拜,于是相沿一千余年香火不绝,竟形成一种朝仙的风俗,也称为西山万寿宫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