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观新闻记者 赖海荣 随着气温不断升高,蛇类活动频繁。为此,我市林业、消防、卫健等部门联手应对,通过发布提醒、现场捕蛇、公布相关信息、组织开展蛇类识别培训等举措,清除环境安全隐患,提升市民应对能力,切实保障市民安全。 我市常见的蛇类中,赤链蛇、王锦蛇、乌梢蛇、滑鼠蛇、黑眉锦蛇等蛇类基本无毒;银环蛇、舟山眼镜蛇、尖吻蝮(五步蛇)、短尾蝮、福建竹叶青、原矛头蝮等蛇类则有剧毒。市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工作人员提醒广大市民,夏季是毒蛇伤人的多发季节,市民朋友要小心防范,若发现蛇类闯入住宅、商场等场所,千万不要擅自捕捉或驱赶,应与蛇保持安全距离,并立即报警或联系消防、林业部门求助。 我市多家医院有抗蛇毒血清 一旦被毒蛇咬伤怎么办?毒蛇咬伤发病急、病程短,及时救治与正确处理十分重要,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注射相应的抗蛇毒血清,我市多家医院有抗蛇毒血清。 市民一旦被蛇咬伤,务必保持镇定,第一时间脱离蛇的攻击范围,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迅速用手机拍下蛇的照片,同时减少活动,制动伤肢,保持伤口低于心脏位置,并摘除伤肢上的戒指、手表、项链等物品,立即拨打120,明确告知被毒蛇咬伤,并尽可能描述蛇的特征或提供照片,尽快前往有血清储备的医院就诊。市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强调,被咬伤后切勿用嘴吸吮伤口、切开伤口、过度结扎伤肢、冰敷伤口、饮酒或乱用草药。 组织消防救援队伍学习蛇类识别与安全救助技能 为进一步增强全市消防救援队伍毒蛇防范意识与应急处置能力,近日,我市林业、消防等部门共同举办蛇类识别与安全救助技术培训会。市林业局、市消防救援支队、市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等单位相关工作人员、全市各乡镇基层消防站线上线下共300余人参加培训。 此次培训邀请了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李言阔担任主讲。讲座中,李言阔围绕“南昌地区常见蛇类识别”“有毒蛇与无毒蛇科学识别”“蛇类捕捉方法”及“毒蛇咬伤后急救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讲解,并结合真实案例,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帮助参训人员识别毒蛇种类,有效提升了全市消防救援人员毒蛇应急处置能力和安全救助技能。 野外活动注意防范蛇类 蛇类喜欢就近寻找阴凉潮湿的地方躲藏,因此时常误闯居民家中。家中一旦发现蛇的踪迹,应关好门窗立即撤离,并迅速报警求助,切勿自行驱赶,以免蛇因应激反应逃窜或攻击。为防止蛇进入家中,市民日常注意关好门窗,家中、院内避免种植过量植物。如果家附近有蛇出没,可在房前屋后撒些雄黄粉、驱蛇粉等避蛇物品。家中安装空调等电器时,注意修补管道进出口的墙体漏洞。 此外,草丛和灌木丛是蛇的极佳藏身之地。市民在野外游玩时,尽量穿长袖长裤、高帮鞋子,并将裤脚绑紧,避免皮肤裸露在外;经过草丛时,需要先“打草惊蛇”,用棍子左右敲击,迫使蛇逃窜;不要进入无人打理的茂密山林,更不要轻易翻动草丛、石块或洞穴;露营时不要在草丛、泥洞、石穴附近搭帐篷;在景区、公园时,建议避开树木茂密区域,尽量走公园主路;避免在蛇类活跃时段(晨昏、夜间)进入草丛灌丛,夜间到公园散步时,应选择光线明亮的地方,避免接近草丛。“蛇类不会主动攻击人类,切勿故意挑衅;遇到蛇时不要去惊动它,应保持镇定,缓慢撤离。”市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工作人员提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