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昌市街边、公共停车场和商圈等电动车使用频繁的区域,换电柜悄然出现,通过“以换代充”的模式提供高频、短时的充电服务。这种“以换代充”模式有何便利?性价比如何?记者进行了探访。 效率高 从充电几小时到一分钟“满血复活” 11月21日上午,在红谷北大道和闽江路交会处,两个名为“铁塔能源”的电动自行车换电柜引起了过往市民注意。换电柜约2米高,正面有12个格子,看起来很像超市的存包柜。每一个格子上方有一个灯,显示了格子中电瓶是否可用和电瓶的充电情况。中午时分,不时有外卖小哥前来为电动车换电瓶。只见外卖小哥胡威取出电动车里的电瓶来到换电柜前,用手机扫描二维码,一个柜门随即打开,他把用过的电瓶放进柜子里,接好充电器关闭柜门后,另一个柜门接着打开,取出一块充满电的电瓶再放入电动车里就行了,整个过程不足半分钟。 “感觉还是非常方便的,如果没有换电柜,我们就只能把电动车推回家或者到固定站点充电,一充就得几个小时。”胡威表示,“以前车没电了就停止接单了,现在有了换电柜,能从早跑到晚。” 在记者驻足的半小时内,有5人来此换电瓶,其中4人是外卖小哥,1人是附近居民。 有市场 用户多是外卖小哥和快递员 换电柜在南昌投放数量有多少?关键时刻是否可以像共享充电宝一样随取随用? 记者在走访过程中发现,目前南昌市面上有多个电动自行车智能换电柜品牌,除了智租换电、铁塔换电外,还有小蜜蜂换电、小哈换电等。这些智能换电柜均采取租赁电瓶的方式向使用者提供服务,主要分布在热门商圈附近的街角和路边,少数分布在居民小区和电动车售卖店旁。由于主打“以换代充”,且号称3~10秒就能换电,极大地解决了电动自行车的充电和续航问题。 在服务群体方面,换电柜主要服务于快递员和外卖小哥群体,普通市民用的相对较少。一家名为“智租换电”的品牌,直接将“外卖骑手都在用的跑单神器”当成宣传语。 记者打开“铁塔换电”小程序,地图上出现了密密麻麻的绿色“闪电”标志,还标注了每个地点可换电瓶的数量。 “铁塔换电”的客服电话工作人员表示,其品牌在南昌市场投放了七八百个换电柜,主要面向外卖骑手和快递员。“目前是有按次数收费和按月收费两种计费方式,用户可自行选择。”该工作人员说。 据悉,“以换代充”可以从源头上减少因长时间充电导致的电瓶过热、发生火灾等安全隐患。多家换电企业表示,所提供的电瓶均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测和安全认证,确保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挺便捷 信用高者无需押金即可使用 市民用户使用换电柜有没有门槛?在凤凰洲一家名为新日电动车的售卖店,老板徐先生告诉记者,市民想将车辆改为换电模式,只需先自行判断车辆座桶内尺寸是否可以安装换电电池即可,不需要额外操作。“大部分品牌之间的尺寸是一样的,比如说今天我租用了A品牌的电池,并且已经归还了,明天我想租用B品牌的,不需要中间的操作,可直接扫码进行租还。”徐先生说道。 第一次换电如何操作?记者来到一处“智租换电”换电柜前做了尝试。 手机下载登录智租换电客户端后,需要进行实名认证、缴纳押金,押金为300元。与大部分共享充电宝类似,芝麻信用大于550分的可免押金。随后,可根据需要选择要购买的套餐,有新用户59元/3天、99元/7天、179元/30天等10余种选择。在初次注册完后,就可以像共享充电宝一样,直接用小程序进行操作。 有点贵 价格成为影响普及率的主要因素 记者了解到,换电柜除了新用户有一定优惠外,大部分品牌的包月无限次换电套餐价格均在300元上下,尽管品牌方会通过一些优惠活动减免几十元,但对一些市民来说,这个价格依然不如充电桩划算。 在东湖小区旁,一排高高大大的换电柜矗立在小区墙外,每天下午到傍晚,这里成了外卖骑手的“社交沙龙”,而周边小区居民和骑车接孩子的家长却鲜有问津。居民王磊说,他的电动自行车就是送孩子上学,每天不到两公里,一两周才充一次电,用小区充电桩完全能满足需求。 与王磊有同样想法的还有家住红谷滩区红谷凯旋小区的居民吴杰,他告诉记者,小区有很多骑电动车的居民,但用换电柜的他一个也没看见过。大家普遍担心,外卖骑手的高使用强度,换电柜的电瓶质量和衰退程度无法保证,不愿意拿出自家电瓶参与互换。“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价格,每个月两百多元的收费还是太贵了。”吴杰说道,“希望各品牌都可以推出‘按次收费’‘单次券’等更加亲民的结算方式。” 今年4月,为推进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建设,加强南昌市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南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南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联合发布《南昌市大力推进既有建筑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建设工作方案》,鼓励各县区(开发区、管理局)因地制宜,按照“充(换)电柜为主、充电桩为辅”的原则,大力推进居住区充电设施建设全覆盖,按照市民群众实际充电需求配建充电接口,鼓励推广更具安全性的换电柜。 目前,针对电动自行车换电模式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出台,换电柜需要符合什么标准、在哪里安装、线路如何布置等缺乏指导性意见。换电柜市场还没有专门的运营硬性标准,品牌方在获得辖区市场准入资格后,柜体摆放基本上只需要和物业或向街道办报备申请即可,后期维护都是企业“各凭良心”,相关部门对换电柜的监管存在盲区,这也是普通市民接受程度低的原因之一。 洪观新闻·南昌晚报记者 胡萧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