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我而言,歌唱家乡是幸福的”
七旬老人万晓云创作百余首歌曲礼赞家乡
2025-03-05

  “在南昌城郊,有一个神奇的地方……”在湾里管理局老年大学,有这样一位73岁的老人,他以生活的点点滴滴为灵感,创作了120余首歌曲,主题多为歌颂生活和美丽的家乡。他的名字叫万晓云,他用歌声和诗歌赞美家乡,用终身学习的态度,保持着对时代进程的好奇心和对生活的热爱。      洪观新闻·南昌晚报记者 李海燕 文/图      2008年开始自学写歌      “云雾深处迎远客,农耕文化魅力大。小桥流水映翠绿,姹紫嫣红蝶恋花……”在湾里管理局老年大学一楼声乐教室里,一阵悦耳的歌声传来。这首歌的名字叫《歌唱湾里农家乐》,演唱者是一群年龄60岁至70岁的老年人,站在最前面指挥的就是万晓云老人,他是湾里管理局老年大学校长,也是这首歌的词曲作者。   “我虽然不是湾里人,但是在这里工作了好多年,这里就是我的第二故乡,一天天看着湾里热闹起来,感情很深。”万晓云讲述了这首歌的创作经历,“当时就是和伙伴们在湾里一家农家乐吃饭,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顿时让我感觉到南昌的后花园湾里景点越来越多,人气越来越旺,心中的感慨油然而生。”   “这就是湾里,我可爱的家乡!湖光映山色,鸟语伴花香,举目望鄱湖,挥手舞赣江……这是我创作的第一首歌曲《湾里,我可爱的家乡》。”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万晓云出身农家,他喜欢唱歌,自2008年他开始自学音乐理论知识及音乐创作,“我是因为爱好唱歌才开始动笔写歌词的,如果写好词后再请人作曲,我的经济条件不允许,我便下定决心,词曲一道学习。”   从最初的音符识记到后来的旋律创作,万晓云不断探索,将生活中的感悟融入音符之间。第一首歌曲出炉后,得到不少老年朋友的赞许和传唱。      已经创作100余首歌曲      “对于我而言,歌唱家乡是幸福的。得到大家的肯定支持后,我对创作歌曲越来越有信心。”万晓云开心地告诉记者,他的歌曲记录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如果有了灵感,一首歌写起来很快,也就一两天,有时夜里躺在床上,突然有了灵感便赶紧爬起来写,“我经常在游玩的时候,兴致一上来,嘴里突然哼出几句,然后快速地记录下来,就怕事后忘记了。”   “我爱南昌英雄城,英雄城,军旗升起天地新,天地新,八一精神传万代,传万代……我创作的《我爱南昌城》以及《湾里,我可爱的家乡》还获得了《心声》歌刊2009年全国歌词、歌曲创作大赛三等奖。”万晓云在与记者闲聊时,会突然开始蹦出几句歌词。万晓云说,这次获奖对他的激励非常大,鼓舞着他在创作词曲的这条道路上走下去。   截至目前,万晓云创作的歌曲有120余首,其中,歌唱湾里山水人文、宣传湾里发展变化的就有60余首。“这些歌曲通过网络平台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湾里、爱上湾里。”万晓云笑着说,“近年来,随着南昌作为网红城市火出圈,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南昌打卡旅游。我还打算创作几首歌曲,来展现英雄城南昌的风采。”      乐意接受新事物、学习新技能      万晓云在创作歌曲的同时,还要做好湾里管理局老年大学的管理工作。“目前,老年大学里已经有专兼职教师十余名,开设9个专业16个教学班,学员有500余人,我和这些学员们打成一片、亦师亦友。”万晓云乐呵呵地说。   “我在这里上了两年课,还带动邻居来上课。”湾里管理局老年大学学员曾玉辉告诉记者,如今,她们在老年大学里有一大帮的伙伴、姐妹一起玩,大家都很开心,唱歌的时刻是她们最开心的时光。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万晓云对诗词创作也有着浓厚的兴趣。“我从2014年开始学习诗词创作。从熟读经典诗词,到钻研诗词格律,我从生活中汲取灵感, 至今原创诗词600多首。”万晓云说,“我希望我的音乐、诗词能对南昌及湾里起到积极的宣传作用,同时也能激励更多老年人追求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   快乐学习,是万晓云的传家宝;终身学习,是他的座右铭。“别看我现在已经七十多岁了,我很乐意接受新事物、学习新技能。”万晓云说,他2003年7月开始自学小车驾驶,并取得了驾驶证,“退休后自购一辆代步车,至今行驶近20万公里,既方便个人出行交往,又有利于参加社会活动。面对数字化浪潮的冲击,我深刻认识到电脑和网络办公的重要性。从零基础开始学习电脑使用,通过学习,我不仅掌握了Word文档排版、PPT制作等办公软件,还学会了如何安全浏览互联网、使用电子邮件进行沟通交流,高效地处理工作中的各项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