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正式施行。南昌率先以“身份证+声明”的极简模式取代户口簿,全面实现婚姻登记“全国通办”,同时推行结婚登记全流程免费。这一突破性改革如同一把钥匙,不仅打破了地域与户籍壁垒,更将婚姻自主权真正交还个人,推动社会治理从“管控本位”迈向“服务本位”,开启了婚姻登记的新篇章。 新规实施首日,共有106对新人在南昌办理结婚登记,其中7对异地情侣跨越户籍限制,通过“全国通办”政策喜结良缘。为近距离感受这份“幸福加速度”,近日,本报记者走进南昌多个婚姻登记处,见证了新规带来的便捷与温度。 登记现场: 15分钟领证,新人点赞“幸福加速度” 5月13日上午,在红谷滩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南昌小伙胡先生和抚州姑娘刘女士手持结婚证,笑容灿烂。从出示身份证登记、填写声明再到领证,全程仅耗时15分钟。“没想到这么快!全国通办太贴心了。”刘女士难掩喜悦。 “随着婚姻登记新规落地,初次结婚的新人只需携带身份证和照片,即可办理结婚证,同时根据当事人意愿,免费提供婚姻辅导服务。自5月10日新规实施以来,我们已为32对新人完成了婚姻登记,领取结婚证,让新人们切实感受到了新规的便利。”红谷滩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负责人胡晓介绍道。 在青云谱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来自新余的简俊康先生专程前来预约5月21日的结婚登记,新规带来的便捷让他连连称赞:“今天才了解到,现在仅凭身份证就能办理结婚证,不用再跑回老家取户口簿。要是按老规定,光是往返取户口簿就得奔波好几百公里,新规实实在在帮我们省去了大麻烦!”他感慨道:“虽然新规赋予我们更大的婚姻自主权,但结婚毕竟是人生大事,还是得和双方父母充分沟通商量。婚姻不仅是两个人的结合,更是两个家庭的融合。” 对于新规的实施,不同市民也有了不同看法。周洋女士对新规点赞:“现在结婚登记太便利了!直接带着身份证和照片就能办理,省去了户口簿登记流程,十几分钟就能领证了!”市民张勇则表达了担忧:“孩子刚步入社会,现在领证流程便捷,真怕他一时冲动,不告知我们就领了结婚证。虽然政策是好的,但还是希望孩子能深思熟虑。” 民政举措: 惠民服务提质,幸福登记升温 数据见证改革成效。新规实施首日(5月10日),全市共办理婚姻登记106对,其中7对异地新人享受了“全国通办”的便利。随着充满浪漫寓意的“5·20”临近,南昌婚姻登记预约火爆,目前,南昌南昌县、进贤县、东湖区等多个婚姻登记处5月20日当天的网上预约名额已全部约满。对此,南昌市民政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面对即将到来的‘5·20’登记高峰,南昌市各县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将通过增加业务窗口、增派工作人员、延长服务时间等措施,全力保障服务质量,确保每一对新人都能收获便捷、暖心的登记体验。” 在服务优化方面,南昌民政部门推出多项便民措施。新人既可以使用身份证原件,也可以凭借赣服通上的电子身份信息办理登记;通过江西省婚姻登记网、赣服通等线上预约平台,新人可提前上传资料预审,也可通过电话预约,实现“线上多跑路、线下快办理”,大大节省时间。工作人员表示,结合婚姻登记“全国通办”政策,无论新人户籍何处,均可在南昌便捷领证。此外,南昌全面推行婚姻登记全免费服务,同步增设婚姻家庭辅导等特色服务,帮助新人树立正确的婚姻家庭观,提升经营幸福婚姻的能力,实实在在为群众服务。 工作人员表示,接下来,南昌民政部门将在保障登记严谨性的基础上,不断完善配套服务,让婚姻登记既有“速度”更有“温度”,为每一对新人的幸福之路保驾护航。 专家视角: 小证件大变革,重塑家庭关系新格局 从户口簿到身份证,看似简单的证件更替,在南昌掀起了一场意义深远的社会变革。江西省文化名家、社会学家梅联华指出,这场看似简化流程的改革,实则是对当代社会个体与家庭、政府与公民关系的一次深刻重塑,其释放的正向效应将持续赋能社会发展的多个维度。 在个体层面,新规堪称现代婚恋观念的强力催化剂。梅联华认为,传统婚姻登记中户口簿的使用,在现实中形成了家庭过度干预的隐性屏障。许多年轻人因家庭对伴侣选择、婚期安排的异议,被户口簿“卡”在婚姻门外。新规以身份证替代户口簿,彻底拆除了横亘在个人婚恋自由前的制度性障碍,让婚姻决策真正回归个体意志。这种转变高度契合当代青年追求人格独立、情感自主的价值取向,推动婚姻从“家族意志的结合”向“个人选择的契约”加速转型,重塑着新一代年轻人的婚恋认知,也为个体在人生重大选择中实现自我价值提供了制度保障。 从社会角度看,婚姻登记“全国通办”有效破解了人口流动时代的治理难题。梅联华介绍,以往异地情侣为登记结婚往返户籍地奔波的现象成为历史,这生动展现出政府从“管理本位”向“服务本位”的思维革新,是数字时代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标杆样本。 谈及新规对家庭关系的影响,梅联华强调这将催生更健康的代际互动模式。“当婚姻自主权回归个体,家庭权力结构正经历积极重构。”梅联华补充道,新规促使家庭关系从传统“管控式”向现代“协商式”转变,推动父母重新审视在子女婚姻中的角色定位。这种转变不仅有助于打破代际观念隔阂,更能激发家庭成员间平等沟通的活力,推动家庭关系向更开放、包容的方向发展。南昌民政部门同步推出的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将为新人及其家庭提供专业引导,助力构建稳固的婚姻基础与和谐的家庭关系。 记者手记: 从户口簿到身份证,看见时代的进步 当身份证替代户口簿成为婚姻登记的“入场券”,这场看似简单的证件更迭,折射出时代的深刻转型。随着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在全国推行结婚登记不需要户口簿,实行“全国通办”,南昌积极响应,以数字化改革打破地域与户籍的藩篱。无论是本地青年告别繁琐证明,还是异地情侣免去跨城奔波,“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承诺已照进现实。 这不仅是登记流程的优化,更是婚姻自主权的回归与家庭关系的重塑。当婚姻决策真正回归个体选择,从“户口簿里的婚姻”到“身份证下的承诺”,年轻人获得更大的婚姻自主权,也推动着家庭权力结构从“管控”走向“协商”,两代人在尊重与理解中共同书写爱的篇章。 当然,新规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群众担忧:没了户口簿这道“门槛”,是否会导致冲动结婚?其实,这些担忧并非无解。南昌民政部门推出婚姻家庭辅导服务,恰似一场及时雨,用专业引导为自由选择加上理性砝码,助力新人在享受政策便利的同时,夯实婚姻家庭的幸福根基。 这场改革不仅为婚姻登记“减负”,更为社会治理现代化注入新动能。它让我们看到,时代在进步,制度也应与时俱进。当政策更加尊重个体选择、贴近民众需求,就能为幸福生活保驾护航,让每一份选择都饱含温度。 洪观新闻·南昌晚报记者 万清云 文 刘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