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名追光者身残志坚书写人生传奇
轮椅跑者梁飞、“火根神剪”杨毅、听障球手雷正春用行动诠释自强精神
2025-05-19

  2025年5月18日,第35个“全国助残日”以“弘扬自强与助残精神,凝聚团结奋进力量”为主题传递温暖希望。南昌3名追光者用毅力书写人生篇章:轮椅跑者梁飞双臂如桨,划开命运的阴霾,在赛道上将绝望化作逆风奔跑的力量;“火根神剪”杨毅以剪刀为笔,于无声世界勾勒出绚烂的艺术画卷;听障球手雷正春紧握乒乓球,从课桌前的默默坚持到赛场上的荣耀绽放。他们以残缺之躯打破命运枷锁,不仅在各自领域书写传奇,更用行动诠释了新时代自强精神,为助残日主题注入最动人的注脚。      挥臂逐梦:梁飞的马拉松人生   在南昌街头,常能看到一位坐着轮椅迎着晨光“奔跑”的身影,他就是50岁的轮椅跑者梁飞。他用24年完成从绝望到重生的蜕变,从困守黑暗的截瘫患者,成长为带领残障群体逐梦的“领跑者”。   2001年,一场交通事故让26岁的梁飞脊髓损伤、下半身截瘫。“最初三个多月,躺在病床上,连翻身都需要父母帮忙。”回忆往昔,他语气平静却难掩心中的失落,“回到家后,我抗拒出门,满心抱怨。”身体的禁锢使他常因一些小事而暴怒。   为转移注意力,梁飞开始反复阅读家中藏书。2002年底,南昌市图书馆新馆开放,此后每周借书成了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他始终无法突破内心障碍,害怕与人交流。   2011年,父亲因肝癌离世,梁飞看着憔悴的母亲,意识到不能再浑噩度日。他通过微信“漂流瓶”结识同样处于逆境的广西女孩露露,两人相互安慰渐生情愫。2013年,梁飞前往广西,这是他坐轮椅后的首次远行。2014年,二人结婚。   2015年,梁飞和妻子参与“奉粥”活动,凌晨熬粥、清晨送粥,一名环卫阿姨的一句感谢让他感受到“被需要”的温暖。这份温暖不仅延续在后续公益中,更改变了他的人生——他偶遇南昌市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主任吴顺华,就此与马拉松结缘。   2016年南昌首届国际马拉松,梁飞作为脊髓损伤参赛者完成首场迷你马拉松后感慨:“不过瘾!还想跑个全程!”2017年南昌马拉松,他挑战全程,后半程体力透支,但他仍享受到“奔跑”的快乐;一周后冒雨参加长沙马拉松,咬牙坚持到终点。此后,他在20多座城市完成30场马拉松,最好成绩四小时零六秒。从最初只为完成比赛,到后来学会欣赏沿途风景、品尝补给美食,梁飞找到了独属于自己的“奔跑哲学”。   “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起初冲劲十足,中途会疲惫怀疑,但只要跨过心里那道坎,就能越跑越轻松。”如今作为“南昌轮椅乐跑团”团长,梁飞带领四十多名伤友跑步训练、挑战马拉松,还编排轮椅舞蹈。他坚信,人生的意义在于坚持跑到终点的勇气。他将带着对生命的热爱与对梦想的执着继续前行。   执剪绘梦:杨毅的无声创业梦   在安义县城,有一名家喻户晓的理发师——杨毅,大家更习惯喊他“火根”。这位42岁的听力言语残疾人,以一把剪刀为画笔,在无声世界里勾勒出属于自己的绚丽人生,成为众人眼中励志奋斗的典范。   1983年1月,杨毅呱呱坠地,为家庭带来新希望。然而1岁时,一场高烧给他的人生刻下残酷印记。随着年龄增长,语言障碍如无形的墙,将他隔绝在正常交流之外,每次开口都似攀登险峰。因语言障碍,初中未毕业的杨毅选择拜师学理发。   按行业惯例,理发需三年才能出师,但杨毅的努力与天赋超乎想象。学艺期间,他每天最早到店、最晚离开,无数日夜对着镜子反复练习修剪、造型,遇到不懂就用纸笔、手势和眼神向师傅请教。仅用一年,他便熟练掌握理发技巧,提前出师创业。   从学徒到拥有“火根神剪理发工作室”,杨毅付出了无数汗水。面对顾客,他笑脸相迎,即便只能纸笔交流,也耐心倾听需求,无论是时尚潮流发型,还是经典款式,都能处理得游刃有余。渐渐地,他的名声在县城口口相传,回头客越来越多。   杨毅还积极参加省残联组织的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赛场上,他全神贯注,凭借扎实技术和稳定发挥脱颖而出,最终荣获三等奖。这份荣誉,是对他拼搏精神的褒奖。   如今,杨毅家庭幸福美满,温柔贤惠的妻子默默支持,3个可爱的孩子孝顺懂事;事业上,理发店生意蒸蒸日上,规模逐步扩大。但他始终不忘初衷,常向残疾朋友分享经历,用亲身经历激励他们:只要心怀梦想、不懈努力,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没有实现不了的梦想。杨毅用自己的人生,为无数身处困境的人点亮了希望之光,成为当之无愧的励志榜样。   握球追光:雷正春的乒乓冠军路   在生命的浩瀚海洋里,有人被命运的波涛淹没,有人却能在困境中崛起。来自红谷滩区先天性听力一级残疾的雷正春,以永不言弃的信念为墨,以旋转的乒乓球为笔,在寂静世界勾勒出令人瞩目的人生华章。   1992年3月出生的雷正春,自小生活在无声世界。2003年,就读于新建区特殊教育学校的他,在兴趣小组中选中乒乓球作为梦想起点。当时训练条件简陋,两张旧课桌拼成球桌,教室是唯一的训练场。听不见球的撞击声,他就用手掌贴桌面感知震动;没有专业老师指导,他便反复观察同学动作摸索技巧。   同年,江西省残联工作人员与教练周勉庭视察学校,将该校定为聋人乒乓球训练基地。学校购置专业球桌,林教练成为他的启蒙导师。经过两年多的系统训练,雷正春的技术水平显著提升,成为师生眼中的“乒乓新星”。   此后,听障教练周勉庭针对雷正春反应敏捷、爆发力强的特点,为他定制进攻型打法,从步法到战术反复打磨。雷正春通过观察对手肢体语言预判球路,逐渐形成了正手弧圈球凌厉、反手快拨精准的技术特点。   多年来,雷正春在市、省、全国赛事中屡获佳绩:2008年获南昌市残疾人运动会单打第二、团体第一;2010年获全国锦标赛团体第六、双打第五;2012年夺得南昌市运动会单打冠军;2022年获江西省交流赛单打第二;2024年再获南昌市比赛第一名。   小小乒乓球,早已超越竞技,成为雷正春重塑生命的力量。高强度训练赋予他强健体魄,更锻造出自尊自信的品格。他用眼神捕捉对手破绽,用肌肉记忆弥补听力缺失。每次站上领奖台,他都深知:身体缺陷不是枷锁,热爱与奋斗能定义人生价值。   回顾22年乒乓路,雷正春感慨:生活如赛场逆风球,唯有专注坚持才能逆转。如今,他不仅是赛场上的强者,更成为残障人士的榜样。   梁飞的轮辙、杨毅的剪刀、雷正春的“银球”,交织成新时代自强精神的生动图景。在全国助残日之际,他们不仅是残障群体的骄傲,更以永不言弃的姿态,激励着每一个人: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是否完美,而在于以怎样的勇气和信念,在属于自己的赛道上绽放光芒。      洪观新闻·南昌晚报记者 万清云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