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期来临 谨防急性血吸虫病
2025-06-27

  洪观新闻·南昌晚报记者 万清云 近期,江西省多地发生强降雨,导致鄱阳湖水位升高。我市血吸虫病流行区多处于环鄱阳湖地带,且夏季为血吸虫感染的高发季节,外来人员和抗洪抢险官兵如接触疫水,极易发生急性血吸虫感染。南昌市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市民,尽量不到有钉螺分布的水域活动,远离血吸虫病威胁。   为什么汛期容易感染血吸虫病呢?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疾病,钉螺是血吸虫的中间宿主。汛期水位上涨,原本隐藏在潮湿草丛、沟渠边的钉螺被洪水冲散,大量暴露在环境中。如有阳性钉螺,会在水体表面产生大量尾蚴。当人们因防汛抢险、捕鱼、游泳等接触这些含有血吸虫尾蚴的疫水时,尾蚴可通过皮肤快速钻入人体,短短10秒钟就可能造成感染。   感染后有哪些症状?急性血吸虫病多发生于初次感染者,在接触疫水后1~2天内,在接触部位的皮肤出现点状红色丘疹,部分病人感到痒。突出症状是发热,特点是病人体温午后开始逐渐升高,傍晚时达到高峰,至午夜大汗热退,热退后病人症状明显减轻。病人绝大多数有肝脏肿大,并伴有压痛。感染较重者或反复感染者可出现脾脏肿大。   如何预防急性血吸虫病感染呢?首先要避免接触疫水,这是预防血吸虫病最有效的方法。尽量不到有钉螺分布的水域活动,不清楚水域情况时,切勿轻易下水。如果必须接触流行区水域,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穿戴防护用具,如长筒胶靴、防水手套等;也可以在暴露皮肤处涂抹防蚴霜等防护用品。若接触疫水后出现发热症状,应立即就近到血防站或医院进行检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