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多措并举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推动开展城市无人机配送、闪送业务
2024-08-13

  记者从省发改委获悉,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我省低空经济,努力创建全国低空经济发展示范区,加快构建体现江西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我省发布《江西省关于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面向社会征求意见。      洪观新闻·南昌晚报记者 胡萧 实习生 陈蕾   力争到2026年   带动全省经济增长超2000亿元   《意见》提出,通过三年努力,力争到2026年,全省低空制造能力、应用水平、产业生态全面提升,带动全省经济增长超2000亿元,低空经济规模和竞争力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把江西打造成为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低空经济发展高地。   低空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低空领域关键技术实现突破,研制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固定翼飞机、直升机、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等低空飞行器,构建以低空制造为核心、以低空保障为支撑、以低空服务为特色的产业体系,培育一批低空经济领军企业、独角兽企业,力争聚集低空制造及相关配套企业300家,争创国家级新型通航装备制造业集群。   低空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技术先进、软硬结合、融合成网的低空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建成,建成23个左右通用机场、500个左右直升机起降点(含固定及临时起降点)和一批无人机(含eVTOL)起降场地。在试点区域建成低空智联网,便捷高效、智慧精准的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逐步完善。   低空飞行规模显著提升。整合全省资源“创机会、供场景”,构建多元化、多层次低空场景体系,旅游消费、应急救援、农林植保等传统场景持续拓展,载人飞行、低空物流、城市巡查等新兴场景不断涌现,遴选打造100个示范应用场景项目。   丰富低空文旅消费应用   推动低空交通物流应用。拓展城市低空配送场景,推动无人机物流配送应用落地。支持重点物流企业在试点区域开展多场景低空飞行业务,推动开展城市无人机配送、闪送等物流应用,在有条件的地区打造“3公里、15分钟”社区即时配送模式。聚焦城乡低空末端物流,在偏远乡村和山区开展无人机低空配送试点。   培育城市空中交通(UAM)业态。支持eVTOL、直升机等载人飞行器在城际飞行中的应用,构建以南昌、赣州等地为中心,连接九江、景德镇、吉安等地,打造纵向串联、辐射周边的空中走廊,推进飞行器起降点与周边高铁、机场的联程接驳。支持运营企业在有条件的区域发展以eVTOL为主的商业运营,探索设立“机场-高铁”“机场-CBD”等空中航线。   丰富低空文旅消费应用。支持通航运营、旅游等领域企业合作,依托我省丰富旅游资源设计一批特色空中旅游航线,因地制宜形成串联各主要景区的“空中巴士”,开发自然风光、生态气候等旅游资源低空直播场景服务。打造集中展示“江西风景独好”的空中游览廊道。积极开发空中游览、航拍、表演等低空消费项目,推广“低空+消费”应用。支持开展动力三角翼、低空跳伞、滑翔伞、航空航天模型等示范运动项目,推进航空特色小镇、航空飞行营地等建设,发展赛事经济,拓展“低空+运动”应用。利用无人机等低空飞行器,融合我省红色、古色、绿色等文化元素,打造无人机编队表演等文旅消费新场景,构建“低空+文旅”新业态。   打造“半小时航空救援圈”   深化应急救援航空体系建设试点省建设,积极开展空中侦查勘测、空中指挥调度、空中消防灭火、空中紧急输送、空中搜寻救助、空中应急通信等应急救援领域应用,打造“半小时航空救援圈”。   持续推进航空医疗救护试点建设,加强医疗机构与通用航空运营单位联动,建立高效的航空紧急医学救援网络,探索开展“空中120”试点工作,实现对急救患者、血液制品、检测样本、供体器官等快速转运,提升全省航空医疗救护能力。   推动航空气象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我省支持东南区域人工影响天气飞机作业能力。落实植保无人机购置补贴政策,大力推广无人机施肥、无人机病虫害防治、无人机增雨抗旱和改善空气质量等新型植保方式,推动低空技术赋能乡村振兴。   深度参与城市治理服务。支持无人机在城市高层灭火场景中的应用,构建有人无人、高低搭配、功能互补的低空救援体系。探索无人机在保险理赔、现场查勘等领域应用场景新范式,鼓励企业参与城市低空场景开发和推广应用,建立合作共赢的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