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教育界,STEAM理念如同一股清新的春风,吹拂着幼儿教育的每个角落。这种融合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的跨学科教育方法,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开辟了新天地。在众多教育工具中,积木以其独特的魅力脱颖而出,成为实践STEAM理念的绝佳载体。积木搭建活动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游戏,更是幼儿认知世界、探索空间的重要途径。
对于大班幼儿而言,这一阶段正是空间概念快速发展的黄金期。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在迅速提升,能够在头脑中构想简单的立体结构。如何借助积木搭建活动,在STEAM理念的指导下,有效培养大班幼儿的空间概念,成为我们亟须探讨的重要课题。
基于STEAM理念的积木搭建策略
环境创设,材料运用。要想在积木搭建中有效培养幼儿的空间概念,首先要为孩子们打造一个激发创意、鼓励探索的环境。可以在教室的一角设置专门的积木区,配备大小不一的软垫和地毯,让幼儿能够自由地坐、躺、爬行,从不同角度观察和触摸他们的作品。在材料的选择上,要打破传统观念的局限,除了常见的木块、乐高外,还可以引入各种回收材料,如纸箱、塑料瓶、废旧光盘等。
活动设计,任务实施。在活动设计上,遵循由简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可以先从基础的平面拼搭开始,如用积木拼出各种几何图形或简单的图案;随后逐步过渡到立体结构的搭建,如搭建简单的房子、桥梁等。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设置一些有趣的任务或挑战,比如“用10块积木搭出最高的塔”,或“设计一座能承受重物的桥”。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适时引导幼儿关注空间概念,如讨论“怎样才能让塔不倒”“桥的两端要如何固定”等问题,激发他们对空间关系的思考。
观察引导,概念内化。在幼儿进行积木搭建的过程中,要善于捕捉幼儿在搭建过程中的关键行为和言语,适时给予点拨和提醒。例如,当看到幼儿在搭高塔时犹豫不决,可以问:“你觉得再加一块积木会怎么样,为什么?”引导幼儿思考重心和平衡的问题。为了帮助幼儿内化空间概念,可以引导他们用语言描述自己的作品,或者画出搭建计划。
案例分析:STEAM导向的积木主题活动
活动构思,目标制定。可以在主题为“我们的城市”的教学活动中,设计一个名为“小小城市规划师”的积木搭建项目,制定具体目标:在认知方面,希望幼儿能理解城市基本功能区的概念,掌握简单的空间布局原则;在能力方面,提高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和立体构建能力,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在情感方面,培养幼儿对城市环境的关注和爱护意识,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
过程实施,策略应用。活动第一阶段是“认识城市”,通过图片、视频向幼儿介绍城市的基本组成部分,如住宅区、商业区、公园等,然后引导幼儿讨论这些区域在城市中的位置和相互关系。第二阶段是“规划设计”,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负责城市的一个区域。幼儿需要先在纸上画出自己负责区域的平面图,然后用积木和其他材料将其立体化。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幼儿思考空间利用问题,如“高楼大厦应该建在哪里,为什么?”第三阶段是“建设与反思”,各小组将自己负责的区域拼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城市。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空间冲突或不协调的地方,要鼓励幼儿通过讨论和协商来解决这些问题,必要时重新调整设计。
效果评估,反思改进。通过这次活动,我们观察到幼儿在空间概念方面有了明显进步,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临近”“之间”等空间关系词,在搭建过程中也表现出了对平衡和稳定性的初步认识。然而,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幼儿在将平面设计转化为立体结构时遇到了困难,显示出空间想象力还需进一步提升。此外,在材料运用上,可以引入更多元素,如简单的电路元件,让幼儿的作品更具互动性。
总之,将STEAM理念融入积木搭建活动,为大班幼儿的空间概念发展开辟了一条充满乐趣和挑战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建立了对学习的积极态度。展望未来,我们期待能够进一步深化STEAM理念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探索更多融合科技、艺术的丰富多彩的积木活动,让每一个幼儿在STEAM的沃土中茁壮成长。
(市中心幼儿园 秦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