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江南情
2025-04-24

  ■ 沈 师

  皖南山区,烟雨人间,说不准哪块云层飘雨,哪块天空斜阳。我们的车刚驶入泾县,车窗外飞起细雨,宛如墨染宣纸,浸润一片,韵味浮动……

  往事越千年。当年李白就是在泾县借酒抒情,挥毫泼墨,留下了千古绝唱《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演绎了一段传世佳话,流传至今,由此火了桃花潭,带活了一座城。

  此刻,我们循着诗仙的足迹,走进桃花潭,去感受那份不一样的情怀。

  桃花潭位于泾县桃花潭镇,青弋江上游江段,总面积24.1平方公里。桃花潭犹如点缀在江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散发出千年光芒。

  风有约,花不误,年年岁岁不相负。 现在,我来到桃花潭,虽不是桃花正当时,但心头的桃花总是常开不败。流转的岁月,难忘的时光,伴随梦想蹚过生命的河流。这辈子总要来一次桃花潭,与李白、汪伦来一次对饮。我来了,尽管我来晚了,但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穿梭于悠久的徽派建筑群落,感悟年代更替的历史沧桑。一砖一瓦一石,都是无言的古籍,密密麻麻撰写着年轮的风霜,朝代的兴衰。曲径通幽的巷子,拙朴深邃的古宅,老街两边林林总总的店铺,依旧散发出久远年代所特有的深沉况味,又氤氲弥漫着一丝飘忽不定难以琢磨的商业气息。古法制作的一桶桶酱油,一刀刀宣纸,铺案待售。各类样式新颖的工艺品充斥街头巷尾,琳琅满目。

  桃花潭与别处最大不同的是,这里兼具皖南自然风光,青山碧水,以及保存较完整的徽派古建筑群,这是游人的最爱。而最负盛名的“三大景点”怀仙阁、踏歌古岸、中华第一宗祠(翟氏宗祠),似乎都与李白的《赠汪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来到古村老街,只要时间允许,可在“踏歌古岸”处撑一支竹筏,或乘船登陆桃花潭,再现依依送别场景。掬水在手,化作美酒,一曲踏歌岸上传来,脑海里的诗句,一一具象化展示,定格成千年的雕像,供后人源源不断地传说、品鉴、欣赏,成为一道绝版的风景。

  世上没有不散的宴席。挥挥手,我与李白、汪伦道别。不远处,查济古村在向我们招手。

  认识查济,缘于多部影视作品,很多镜头是从这里取的景,留有深刻印象。 

  查济地处泾县西南,南连黄山,西连九华山。查济古村历史悠久,始建于唐武德八年,迄今近1400年。古村落沿岑溪、许溪、石溪而建,环村四门三塔,三水流中,得天独厚,拥有山水画般的意境。据了解,现存古建筑达200余处,溪水贯穿全村,蜿蜒流淌,两岸及巷陌,皆用石块铺砌,曲折迁回。宅第散布,错落有致,呈现天然淳朴的田园景色。曾有诗云:“十里查村九里烟,三溪环绕万户间,寺庙亭台塔影下,小桥流水吉花轩。”百闻不如一见,这是真实生动的写照。

  查济以其丰富的人文景观和美丽的自然山水,成为“中华写生第一村”和影视拍摄基地,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景观村落,中国传统村落,AAAA景区。来自各地的游客慕名而至,同时,这里也是最能出大片的地方。

  我们到查济时,气温高达34摄氏度,火辣辣的太阳刺得人睁不开眼睛,汗水湿透了衣衫。我同伴幽默地说“查济待客真是热情似火!”

  在查济古村采风,我们遇到一家企业在这里搞团建,人群乌泱泱地涌入,取景照相都需耐心排队等候。这时,旅行社又组织来两波银发旅行团,景区气氛达到高潮。

  参观查济美术馆是好的选项,这里环境优雅,布展美观,墙体挂有一幅幅书画作品,引人入胜。一旁的“在查济”户外美术实践基地,学员们正专心致志画画。一位来自上海,今年75岁的钱老先生竖指称赞:“小山村大美术,了不起!”也有游人留言,查济美术馆是一座真正将艺术送到田间,把画展办到村头的艺术作品研究展示机构。

  流经古村的溪水,与世无争,日复一日地流淌,上演寻常生活的人间清流。

  出景区后,我在查看景区导览图时,才发现上面还有一行广告语,字很小:栗香桂黄,桥小溪长;袅袅炊烟,悠然查济。

  次日一早,离开皖南宣城,出泾县时,天空淅淅沥沥又下起了小雨。我想,这雨是再见皖南宣城恋恋不舍的雨,也是情意绵绵的雨。

  烟雨江南,如诗如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