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铭星 文/摄
这几天,武宁县鲁溪镇坑背村的村党支部书记柯善贵在抖音平台为乡亲们卖小竹笋,生意红火,已售出了2000多斤。坑背村曾是典型的“空心村”,青壮年外出务工、农产品滞销、村集体经济薄弱。近年来,村两委抓住数字经济机遇,以“直播带货”为核心抓手,积极探索“党建+直播+农户”的发展模式。直播一年来,带动村集体增收15万余元,为村民增收超50万元,吸引20余名青年返乡创业,成为武宁地区电商助力乡村振兴的标杆案例。
“流量”逐步转为“留量”
为了破解农户增收难题,坑背村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带头作用,村支书柯善贵在抖音平台开设“90后村支书小柯”账号,实现“小支书大IP”示范效应,基层干部化身“乡村代言人”,以个人公信力为农产品“担保”,快速建立消费者信任。每周一、三、五19时30分~22时30分开展直播助农活动。邀请村民入镜介绍农产品,吸引不少粉丝前来互动购买。截至目前,坑背村“90后村支书小柯”抖音账号粉丝数近21000人,单场直播观看人数超30000人,“流量”逐步转为“留量”,直播间观看人数累计达100万余人次,累计订单销量突破20000件,将坑背茶叶、腊肉、碱水粑等特色产品销往全国20余个省、市。
打造“红色电商”团队
村两委成立“电商先锋队”,动员党员带头参与直播培训,创建“1名村党支部书记+1名党员+两名农户”直播助农团队,开创了党员群众协同开展直播的良好局面,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直播助农中的引领作用。走进小柯支书直播间,“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熠熠生辉,为了方便村民向直播间运送农产品,特地将直播地点选在村党群服务中心,邀请群众入镜细心介绍农产品的制作过程。随着直播间热度日益火爆,越来越多的村民来到直播间售卖农产品。开播一年来,累计直播500余场,共吸引600余名群众参与。
构建产销一体模式
在与店前村、吴湾村、株林村、枫树村等村党支部书记开展联合直播助农行动的同时,坑背村建设村级电商服务站,对接物流企业实现“快递进村”;充分发挥规模效应,联合本地其他“三农”主播成立电商联盟与物流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成功将物流成本降低20%,农产品损耗率从25%降至8%,进一步提升了初创电商团队市场竞争力。
直播电商不仅是“流量经济”,更是“人心经济”。通过挖掘乡村特色、凝聚群众合力、构建数字生态,偏远山村亦可实现“弯道超车”。该模式已在武宁县鲁溪镇10个行政村复制推广,未来可通过“县域电商联盟”进一步整合资源,推动“一村一品”向“一县一业”升级,为乡村振兴注入长效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