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旗
说起“心连心”,你最先想到的或许是央视文艺下乡倾情义演的温情画面。时下,在彭泽县龙城镇,倘若从正在装修的钧府人才公寓、“护江红”长江管护队和整修一新的朝阳厂的厂区大道一处处看过来,你也一定能听到“心连心”的温暖故事。
“政企民”协力同心
在江西“心连心”化肥车间,来自龙城镇马湖村的居民李华兴工作间隙哼着小调,每天搬完20吨化肥,一个月下来能拿到五六千元薪酬。两年前,李华兴夫妻俩还在沿海打工,收入是高一点,但两个小孩在家由爷爷奶奶带,学习成绩不理想。现在,孩子们在爸爸妈妈的悉心看护下,学习成绩提升了不少;每次开家长会,李华兴都觉得有面子。这不,李华兴觉得最有面子的是过生日,公司除了发红包,还召开生日座谈会,让李华兴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感谢政府引进‘心连心’这么好的企业,搭建就业平台,提高员工福利。”
入园企业和员工“心连心”,地方政府和入园企业、入园企业和附近居民又何尝不是“心连心”。位于矶山工业园区的江西“心连心”公司,现有职工2000余人。为改善职工居住条件,提高企业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彭泽县决定兴建6栋“心连心”钧府人才公寓。龙城镇高效协助推进征地拆迁、清理小菜园,支持项目顺利建设。目前,人才公寓正在加紧装修,企业员工很快就可以申请居住。政府有情,企业有义。江西“心连心”公司先后吸纳龙城镇70多名居民就业;落户彭泽以来,组织开展公益活动300余次,累计捐赠近2000万元;今年初,向彭泽县捐赠47万元,支持城市改造提升项目建设……企业的片片爱心,在龙城大地传递。
上岸渔民很舒心
从打鱼到卖鱼、护鱼,是职业的华丽转身,是思想觉悟的提升,体现了政府对洗脚上岸渔民的关爱之情。
57岁的韩秀琴曾经开着小货船与人合伙在江上捕鱼。2020年初,他积极响应政府长江重点水域禁渔退捕的号召,主动洗脚上岸,经过流芳社区党委书记王斌指点,在龙城大市场觅得一个好摊位卖鱼。“我每天可以卖100来斤鱼,收入比原来打鱼稳定,也不用日晒雨淋。”临近中午时分,韩秀琴急着赶回家,不忘将鱼杂一并打包放进门口的垃圾箱。
“应帮尽帮、应保尽保”。政府延续对辖区上岸渔民的关怀,加强他们收入的稳定性。辰字村的老渔民倪合生被镇里聘为护鱼队员,每月收入有2400多元。据龙城镇长江生态管护队队长陈鹏介绍,作为彭泽县十里长江岸线的中心区,龙城镇打响长江“十年禁渔”持久战,优先吸纳退捕渔民组建“护江红”长江管护队,联合县农业农村局执法大队、长航公安等部门在辖区长江水域开展24小时巡查,分早班夜班,专人专职,分段巡逻,全面遏制非法捕捞、违规垂钓行为;同时,组织党员志愿者常态化开展江上打击、岸边劝导、市场巡查,引导群众自觉做长江守护者。天蓝水碧,岸绿人欢……在烈日下、在夜风中,那一抹“护江红”成为长江岸线最美的风景。
修路排险淬初心
日前,南岭社区党委收到居民送来的锦旗,上面绣着“一心为民办实事,情系百姓解民忧”十四个大字。“十四”与“实事”音同意合,诠释着基层党组织履职为民初心。
两个月前,朝阳厂宿舍居民接到“您马上说,我马上办”平台反映:位于南岭社区辖区老虎包朝阳厂宿舍至朝阳二分厂,一段长约1000米左右的泥巴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水坑遍布,影响出行和环境。社区党委书记毛海红主动对接县、镇负责人,得到职能部门积极回应,将修缮该道路列为2023年社区“开门第一件实事”。经过紧张施工,新铺设的沥青路日前完工,既方解决了群众出行问题,又提升了环境,成为一条名副其实的“民心路”。
心有所系,行有所向。今年3月份,南岭社区网格员在巡查时发现:邮政小区围墙部分砖头掉落,随时垮塌,隐象环生。龙城镇主要干部协同社区干部积极对接城管局,经过实地查看,决定对围墙进行加固、重建挡土墙,还居民一个安全、放心的出行环境。
一年来,龙城镇先后完成尖山黄山体、火炬中学滑坡应急治理,实施余粮路口交通优化提升等项目,辖区居民住得舒爽又安心,幸福指数节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