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康石
“城市更新要因地制宜,同社区建设结合起来,一切着眼于便民、利民、安民,特别要更好地关心呵护‘一老一小’。”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春节前夕赴辽宁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时作出的重要指示。这一重要指示精神,为城市发展和社区建设指明了方向,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了对民生的高度关切,对于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切着眼于便民、利民、安民, 是城市更新与社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古人说:‘城,所以盛民也。’城市发展要把握好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内在联系,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这是因为,城市是人们生活的重要场所,其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让居民生活得更加便捷、舒适、安全。因此,一切都必须着眼于便民、利民、安民。所谓便民,就是要让群众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感受到便捷与高效,让居民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轻松获取所需资源和服务,如交通、购物、医疗、教育等。所谓利民,就是要通过合理的政策和措施,保障居民的合法权益,让他们从城市发展中受益,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改善居住条件等。所谓安民,则是要营造社会安全、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让居民能够安心、放心、舒心地生活与工作。只有做到便民、利民、安民,才能真正实现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增强居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坚持因地制宜,是城市更新与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和发展需求,因此在城市更新过程中,不能照搬照套搞“一刀切”,而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更新方案。对于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要注重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在更新过程中保留城市的传统风貌和特色街区,让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合,既让居民享受现代生活的便利,又能留住城市的记忆,以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使历史和当代相得益彰。对于一些工业城市,则可以结合工业遗址的改造,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兴业态,实现城市的转型升级,以打造独特的城市精神,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人心。
关心呵护“一老一小”,是便民、利民、安民的重点关切点。老人和小孩是社区最常住的居民,也是城市更新与社区建设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群体。关心呵护“一老一小”,体现了城市的人文关怀和社会的文明进步。对于老年人,要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提供多样化的养老服务,包括居家养老服务、社区日间照料服务、机构养老服务等。同时,要关注老年人的精神需求,组织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让他们能够安享晚年。对于儿童,要加强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提供安全、有趣、富有教育意义的成长环境。建设儿童游乐设施、图书馆、科技馆等,组织开展各类课外兴趣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实现一切着眼于便民、利民、安民的目标,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加强城市更新与社区建设,是实现便民、利民、安民的关键。因此,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和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监督管理。企业要积极参与城市更新项目,发挥自身的技术和资金优势,推动项目的实施。社会组织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开展各种公益活动,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居民作为城市和社区的主人,要积极参与社区事务,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推动城市更新与社区建设,切实让居民感受到城市更新发展与社区建设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单位:于都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