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国家安全?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国家安全不只是“高大上”的概念,它关系到每个普通人的生活:
国家安全的定义:简单来说,就是国家政权稳定、领土完整、经济稳定、网络不瘫痪、生态环境安全等,总之是让你安心工作、生活不受威胁的状态。
影响生活的例子:
① 手机里的个人信息不被境外势力窃取(网络安全);
② 吃的粮食、喝的饮用水供应稳定(资源安全);
③ 社区治安良好,没有极端事件发生(社会安全)。
二、国家安全包括哪些领域?
涉及16个重点领域,其中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有:
网络安全
法律内容:防范网络攻击、保护个人信息、抵制网络谣言和诈骗。
生活场景:使用手机、电脑时,避免点击不明链接或下载可疑软件;公共Wi-Fi可能被用于窃取个人信息;使用社交平台时避免泄露隐私;警惕境外势力利用网络煽动社会矛盾。
生态与资源安全
法律内容: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防治污染。
生活场景:出国旅游时,不携带未经检疫的动植物或土壤入境;垃圾分类处理,避免污染环境;节约用水用电;举报非法采矿或排污行为。
社会安全
法律内容:维护社会稳定,防范暴力恐怖活动、群体性事件。
生活场景:参与社区治安管理,发现可疑人员或异常聚集及时报警;遇到突发事件保持冷静,配合政府处置。
经济安全
法律内容:防范金融风险、打击经济犯罪、保障产业链稳定。
生活场景:警惕非法集资、传销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理性投资,避免金融诈骗;警惕境外势力通过经济手段渗透(如非法资助境内组织)。
军事与国土安全
法律内容:禁止危害领土主权和军事利益的行为。
生活场景:不随意拍摄军事设施或军车车队;遇到可疑测绘、勘探活动及时举报。
生物与公共卫生安全
法律内容:防控传染病、保护生物多样性、规范生物技术应用。
生活场景:不私自携带或买卖外来物种;配合疫情防控措施;不传播未经核实的疫情信息;遵守实验室生物安全规定。
文化安全
法律内容:抵制文化渗透,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生活场景:不传播境外有害文化内容(如煽动民族分裂的言论),积极参与文化保护活动。
科技安全
法律内容:保护核心技术、防范技术窃密。
生活场景:工作中不擅自泄露技术机密,警惕境外人员以合作名义窃取科研成果。
三、百姓需注意的十大问题
不传播谣言
对未经核实的敏感信息(如疫情、政策变动)不转发、不评论,避免引发社会恐慌。
保护个人信息
妥善保管身份证、银行卡等信息,不随意填写陌生问卷或扫码,防止被境外势力利用。
警惕境外煽动
对境外媒体或个人的煽动性言论(如诋毁政府、鼓吹分裂)保持警惕,及时举报。
规范网络行为
不参与非法“翻墙”访问境外敏感网站,不下载传播涉密文件。
配合安全检查
在公共场所(如地铁、机场)配合安检,理解临时管控措施的必要性。
举报可疑活动
发现可疑人员测绘军事设施、窃取企业数据等行为,立即拨打12339举报。
维护国家统一
坚决反对“台独”“港独”等分裂言论,支持国家领土完整政策。
遵守涉外规定
与境外人员交往时,不擅自提供国内敏感信息(如经济数据、科研进展)。
参与安全教育
主动学习国家安全知识,参加社区或单位组织的普法宣传活动1112。
履行法律义务
如拾获涉密文件、发现泄密线索,应及时上交或报告,履行《国家安全法》规定的公民义务。
四、百姓需警惕的日常场景
信息泄露风险
使用内网电脑时混用无线设备(如U盘、无线鼠标)可能被植入病毒。
在社交媒体分享涉军照片、定位敏感场所(如军事基地)可能被境外势力利用。
物品携带与交易
出国旅游时携带未经检验的动植物、土壤或标本,可能引入外来物种威胁生态。
买卖间谍器材(如GPS定位仪、窃听设备)属于违法行为。
人际交往陷阱
境外人员以“合作”“交友”名义索要敏感信息,可能涉及间谍活动。
离职人员违规携带原单位涉密资料到新岗位,构成泄密风险。
网络行为规范
传播政治性非法出版物或诋毁国家形象的言论,可能触犯法律。
参与网络攻击、转发违法有害信息,将被依法惩治
五、遇到可疑情况怎么办?
记住12339!这是国家安全机关的举报热线,也可通过官网(12339.gov.cn)或当地公安机关举报。举报人信息会严格保密,查证属实还有奖励哦!
国家安全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从日常上网、出行到社交行为都可能涉及安全风险。国家安全不是“别人的事”,而是需要每个人参与守护的“共同体”,提高警惕、遵守法律、主动参与是公民维护国家安全的核心责任。(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