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衡 叶瑾钰
“针对地下矿山竖井坠罐风险,落实提升系统专家会诊、竖井提升安全整治等措施。”“针对地下矿山采空区坍塌风险,落实采空区普查和治理、推广采空区充填处理工艺等措施”……4月初,赣州市应急管理局针对全市矿山领域5项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风险,制定16条防范应对措施。
前瞻辨识预判岗位、企业、区域安全风险,落实闭环管理,推进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是我市深入开展安全隐患全面排查集中整治行动的关键举措和生动缩影。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务实举措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市政府常务会议每月分别听取并调度各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工作。3月27日,市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印发通知,部署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为期3个月的安全隐患全面排查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各地各部门迅速行动,聚焦基础性风险和季节性风险,聚焦认不清、想不到、易忽视的突出问题和风险隐患,聚焦容易引发重特大事故的环节和群众身边隐患,集中开展安全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治,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
全面防控重大安全风险
“游客接待入住情况怎么样?”5月2日晚,市委书记黄喜忠以“四不两直”方式,深入市中心城区商业综合体、酒店、棋牌室等场所,调研督导安全生产工作,现场指出发现的问题。“五一”期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调度并深入一线督导安全防范工作,市安全生产和防减救灾委办组织10个综合督导检查组开展明查暗访,从严从实抓好节假日安全防范措施落实,全力保障百姓平安社会和谐稳定。
位于赣州老城区的东河浮桥,由百余条木舟组成,横跨于贡江碧波之上,每天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游览、打卡。为保障安全,市城管部门在东河浮桥安装客流监控预警系统,实现科学限流通行。“通过系统,能实时查看浮桥人流量,动态调配执勤力量,一旦遇到瞬时人流高峰,立即采取分段限流、广播提醒等措施,可以有效缓解拥堵,确保大家安全有序赏景。”市城管局桥梁所所长刘健说。
为全面防控道路客运车辆运行风险,市交通运输部门组织4个专家组对全市62家重点道路运输企业进行安全检查帮扶,发现问题隐患800余处。同时,在全省率先试行“两客一危”运输企业安全风险分级赋色管理,通过采集各平台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按照“红、橙、黄、蓝”四个评级对企业进行风险赋色,实现安全监管“有重点、有抓手、有方向”。
目前,赣州有市场主体单位86万余家,在全省体量最大,消防安全防范压力大。对此,市消防、应急等部门积极推广物防技防措施,拆除易燃可燃物,增设智能烟感、一键报警、简易喷淋等设备,配备自救呼吸器,实施零星电气焊“赋码加芯”智能化管控,提升场所本质消防安全水平。目前,全市已安装18.9万个智能烟感、3207套一键报警装置及2554套简易喷淋设施,配备自救呼吸器4.6万余个,完成近万台电焊机“赋码加芯”。
“为深入排查全市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风险隐患,我们组织相关行业监管部门开展专题分析研判,并按照‘一个领域一个治理方案’‘一项风险多个防范举措’的原则,区分行业领域制定防范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具体治理工作方案。”市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市在交通、消防、矿山、危化、建筑施工、城镇燃气、城市运行、旅游、极端天气下自然灾害等重点行业领域,均已针对潜在的重特大事故风险,逐一制定治理方案,并落实防范措施,明确整改责任,实行挂图作战。
全面排查群众身边隐患
“我们呼吁每一位市民当好‘安全主角’,主动参与隐患排查整治和安全科普宣传,共同筑牢安全防线……”4月2日,市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市应急管理局联合发布《致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一封安全信》,动员广大市民全面排查整治身边安全隐患。
聚焦群众身边的安全隐患,我市结合正在开展的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重点对人员密集场所安全隐患、公共领域安全隐患、汛期安全隐患、森林火灾安全隐患等开展地毯式、拉网式排查。
受地形地质和降雨影响,山体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是赣州市汛期安全防范的重点。近日,赣县区接连出现强对流天气,沙地镇第一时间组织开展巡查排查。该镇螺田村应急管理员曾君斌发现观上组一村民屋后的山体出现开裂情况,随时可能有滑坡的风险,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接报后,赣县区应急管理局会同各相关部门,与沙地镇政府组织的专家共同实地勘查,并及时转移安置涉险的6户32人。目前,当地正加紧对风险隐患点开展削坡减载、修建挡土墙等工作。
3月以来,我市对水库(水电站)、山塘、涉水工程、尾矿库、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及城市易涝点开展全面排查和责任包保,按照“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的要求实施动态监测,对山洪灾害危险区、地灾隐患点人员落实应急预案,严格执行提前转移制度,已有3起成功避险避灾案例受到应急管理部通报表扬。
随着新能源汽车等迅猛发展,新的火灾隐患有所增加。在上犹县鹏泰百货商场地下停车场,新配置的新能源汽车控火毯,可以在火灾初期迅速覆盖火源,隔绝氧气,从而有效控制火势蔓延。
上犹县立足县域实际,由政府出台一系列鼓励和推广政策措施,创新性推广新能源汽车控火毯、电动自行车控火毯、电焊切割防护毯等玻纤安全防护用品。“政府给予50%的资金补贴,帮助我们在地下停车场配置新能源汽车控火毯,确保在遇到突发火情时,可以及时有效防控火势和止损。”鹏泰百货商场有关负责人说。
为降低零星电气焊作业风险,我市应急管理部门积极对接培训机构,采取送训下乡、取证补贴、减免费用等多样化服务措施,满足群众需求;围绕公众出行安全,市交警部门按照“三区(提示区、预警区、核心区)分级管理”模式,推动完善穿圩过镇路段中央隔离设施、机非隔离设施、照明设施、路口信号灯减速设施、行人过街设施等六类设施,治理停车秩序混乱、“马路市场”、开口过多等三类显性隐患;聚焦养老机构等人员密集场所,石城县通过政府采购模式,委托消防维保公司每月上门对各公办养老机构开展消防设施维护保养;信丰县通过“信速办”数字平台,实行群众身边安全隐患“发现—上报—处置—反馈”闭环管理……全市上下,“防风险、除隐患、遏事故、保安全”的氛围空前浓厚。
全面压实安全生产责任
“自查发现露天柴油罐区未设置可燃气体报警装置等2条重大隐患,其中1条整改完毕、1条正在整改。”近日,兴国县兴泰石制工艺有限公司主要负责人对照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主动开展隐患排查,并及时落实闭环整改措施。属地行业监管部门备案后,决定不予处罚。
生产经营单位从被动接受监管执法到主动开展风险隐患自查自改,是我市多举措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带来的喜人变化。今年以来,我市从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学习宣传贯彻、建立重大事故隐患自查自改机制、完善内部报告奖励制度、保障安全生产资金投入等十个方面攻坚发力,推进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效落实。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任何时候都马虎不得,必须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紧抓实抓到位。”市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梅旭军说,在安全隐患全面排查集中整治专项行动中,我市把压实党政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作为主要任务之一。
2月13日,赣州市展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员工刘银英巡查RTC站,发现作业中批次膜面上有螺丝,立即向公司安全管理部门报告。经核查为喷码龙门架螺丝脱落导致,容易引发安全事故。依据该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刘银英获得700元奖励。
在赣州市,像刘银英这样因发现并及时报告隐患获得奖励的员工屡见不鲜。我市积极推动各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健全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动态开展事故隐患自查自纠。截至目前,全市已有4713家企业建立内部报告奖励制度。
安全生产,责任在肩。我市通过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形成权责清晰、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信丰县实行领导干部“点长负责制”,县领导牵头包干244个安全隐患整改项目,推动整改解决了83项“老大难”问题;宁都县按照“地域相近、全域覆盖、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将城区33个村(居)划为七大片区,实行牵头单位、属地街道安全生产“双组长”制,定岗定责到人;赣州经开区建立首席服务员帮扶企业制度,选派401名干部挂点联系608家企业,上门帮助治理安全隐患,协调解决突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