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犹“三管齐下”推进综治网格化建设
2025-05-29

  □杨人业 曾令山

  五月的上犹,阳光明媚。行走在上犹县城和乡村,映入眼帘的是和谐平安的景象:县城的茗馨广场上,大爷大妈们挥舞着太极扇,矫健的身姿收放自如;阳明湖景区里,络绎不绝的游客于青山绿水中感受着负氧离子带来的愉悦;乡间的稻田旁,扛着锄头的农民望着青绿的禾苗,收获的期待写在脸上……近年来,上犹县通过“三管齐下”加大综治网格化建设力度,有效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建好制度强管理

  按照部署,上犹县于2016年全面推开综治网格化管理制度,在全县划分网格404个,每个网格安排1名网格员。如何管好这支人员众多的队伍并推进工作?该县建立了三大工作机制。一方面建立乡级“1+4+N”网格组织管理机制。“1”为网格长由乡(镇)政法委员或综治中心副科级干部担任,城市社区由分管领导担任;“4”为乡(镇)司法所、派出所、卫生院、团委工作人员入驻综治中心;“N”为网格辅助员、网格指导员、平安志愿者等各方面人员等形成工作合力。另一方面在村级打造“全要素网格”社会治理模式。由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网格长,由村(社区)干部、小组长、楼栋长等人员兼任全科网格员,由驻村(社区)民警担任创安专员,由乡镇(城市社区)驻村(社区)干部担任网格指导员,网格辅助员则由平安志愿者组成,按照农村网格至少2人、社区网格至少6人配备。

  与此同时,上犹县建立了日常考核机制。通过定期对网格员在网格巡查走访、矛盾纠纷化解、重点人员走访等方面的考核,及时掌握网格员工作开展情况,通过考核评分,确定网格员的绩效补助,并年度评选出优秀网格员进行表彰,同时对考核得分靠后的网格员,由该乡镇(城市社区)政法委员(副主任)对其进行约谈,约谈3次以上的由该乡镇(城市社区)党委书记(党工委书记)进行约谈并取消该村(社区)年底评优评先资格,以此调动网格员工作积极性。

  突出重点明抓手

  网格员的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既要调解矛盾纠纷,又要参与精准扶贫、乡村环境整治、征地拆迁等工作,可谓千头万绪。上犹县紧紧把握矛盾纠纷排查和调处这个重点,同步推进其他工作。一方面,该县坚持定期排查、重点排查、分类排查相结合,切实落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交账会议制度,确保矛盾纠纷不漏报、不瞒报。另一方面加强了矛盾纠纷化解“云平台”应用,实行专人管理,AB岗制度,每日登录,24小时录入并及时办理,目前“云平台”已全面横纵推进,横向县责任单位及站所延伸,纵向村(居)深入,全面覆盖、不留死角,确保矛盾纠纷及时发现、及时上报、及时调处。今年5月初,该县黄埠镇丰岗村第一网格员接到村民蔡某的电话,称邻居王某家的挡雨棚的水会流到其家中。实地调查后,网格员根据实际情况要求王某把水棚的流水安装流水槽,不再流到蔡某家,一场邻里纠纷和平化解。

  工作重点的明确促进了上犹县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率的提升。据了解,2024年,上犹县受理群众信访总量和人次同比分别下降18.38%、8.59%。今年以来,全县共排查矛盾纠纷553起,调处成功531起,调处成功率高达96.02%,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搭好平台夯基础

  要使综治网格化管理制度在促进和谐稳定中取得实在效果,就必须建立平台,以利于稳定开展这项工作。为此,上犹县建立了县、乡、村三级调处室178个,在劳动争议、交通事故、医疗卫生、消费者权益保护、自然资源权属、环境污染、物业管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水利资源权属、学校意外伤亡事故、信访事项、商事、诉调对接、婚姻家庭纠纷重点单位设立行业性专业性调处平台14个、专业调解室90多个,组建了120余人的调解专家库。

  上犹县各乡镇也结合本地特点,搭建了“小明工作室”“夕阳红理事会”等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实践平台,并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确保矛盾纠纷就地化解,吸附在基层、化解在行业,实现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有机衔接,有效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如该县油石乡赖某的父辈当年为支持梅岭水库建设,从梅岭村移民至水村居住,后赖某兄弟俩分家时未明确父辈遗留的山场权属。2024年上半年,因梅岭水库扩容要征收山场,向有关村民发放了补偿款,兄弟俩遂因补偿款分配而引发争执,并邀请水村村“夕阳红”理事会进行调解。由于理事会成员是家族有名望的长辈而得到赖某兄弟俩的信任,经反复调解,兄弟俩最终于2024年7月签订了补偿款分配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