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光明
都说婆媳之间相处难,磕磕碰碰是婆媳关系的常态。但在我母亲看来,心若计较,处处都有怨言;心若放宽,时时都是晴天。婆媳之间只要互换角色、宽容体谅、以心交心、坦诚相待,彼此之间就能达到“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的亲密和谐关系。这是母亲和奶奶在30多年的共同生活经历中,得到的人生启示。
A
城里儿媳遭嫌弃
母亲刘雪珍出生在赣州市老城区(现章贡区河套内)。因家境贫困,她读到小学三年级就被迫辍学步入社会,靠当搬运工、挑煤炭等零工挣点工钱补贴家用,饱尝生活的艰辛与磨难,也因此磨砺出了坚韧、独立、善良的品格。
1968年,母亲全家随舅舅下放到于都县农村生产劳动。1971年,母亲与父亲结婚。婚后,母亲在于都县澄江小学当教师,父亲则在相隔百余公里之外的赣州市市区工作,两人过着两地分居的日子。当时学校条件艰苦,母亲自带大米在学校吃饭,在距离学校两公里的爷爷奶奶家住,每天早出晚归,周而复始地来回奔波。
奶奶是地道的山里人。她在小山村里长大,没念过书,也不识字,思想观念传统保守,几十年生活在小山沟里,家务和农活就是她全部的世界。为此,在那个物资匮乏又只能靠劳动挣工分过日子的年代,会不会做家务、能不能干农活自然成为奶奶衡量儿媳能不能干、好与不好的标准。
起初,奶奶对母亲还是满意的。毕竟自己的儿子娶了个城里媳妇,在乡亲邻里面前感到有面子。但一起生活后,奶奶发觉母亲不擅长做家务、更不会干农活,不满的情绪与日俱增。她对母亲的态度开始转向生硬、冷漠,动辄当着其他农村媳妇的面指桑骂槐,责怪母亲不会做事。
面对奶奶的埋怨,母亲选择了默默承受,从不和奶奶顶嘴争吵。她暗下决心,加强学习,提高自己,为适应家庭生活而努力。每晚,她从学校下班回家就学做家务,每到周末就帮着挑谷子、切猪菜,干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尝试通过参与农活改变奶奶的看法。
尽管如此,奶奶对母亲的态度依然不冷不热,时有挑剔。有一次,正值寒冬腊月,母亲忍着刺骨的寒冷,把全家男女老少十几口的衣物放在一起挑到河边,全部洗好晾晒,却被奶奶责备。受封建迷信思想影响,奶奶认为男女内衣放在一起洗晒不干净,会给男人带来坏运气。之后,母亲遵从奶奶固有的传统生活习惯,每次洗衣服时都将男女内衣分开洗晒。或许是母亲的忍让顺从起了作用,或许是我们几个兄弟相继出生,奶奶对母亲的态度也逐渐好转起来。
B
农村婆婆被打动
奶奶真正接纳母亲,是母亲来到这个家庭的第十年。当时,父亲从赣州市调回于都任职,母亲改行在供销社,先后担任营业员、仓库保管员、出纳和办公室行政等工作,父母终于能够团聚一起生活。
母亲充分尊重和信任奶奶,主动把家里所有门户钥匙交由奶奶保管,每月工资现金交由奶奶支配,保持奶奶贤内助的家庭主导地位。生活上,母亲给予奶奶悉心关怀和照料。每到夏季蚊子较多的时候,母亲会每晚先给奶奶的房间点上蚊香,还经常半夜起床悄悄给奶奶用扇子驱赶蚊子,让奶奶安稳舒适睡觉。每到当季水果或新鲜食物上市,母亲都要从集市买来先给奶奶品尝。在店里看到新到的合适布料,母亲会买来请裁缝师傅给爷爷奶奶做新衣服。在称呼上,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母亲从跟着我们小孩子管奶奶叫“你婆婆”(于都的叫法),改口跟父亲一样叫“妈妈”了。久而久之,母亲的真诚善良和孝顺言行,奶奶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打心眼里认可并喜欢上了这个城里媳妇。以至于后来,奶奶因其他孩子所需,不得不回老家生活时,还十分依恋和我们一家共同生活的日子。
奶奶回到农村老家生活后,母亲对奶奶点点滴滴的照顾几十年如一日。除了省吃俭用每月从工资里挤出钱来负担爷爷奶奶的生活费、医疗费、服装费外,每逢节假日还要带上我们买好二老爱吃的食品回去看望。
奶奶78岁那年的春节前夕,我和父母回家看望爷爷奶奶。奶奶情不自禁和我谈起了母亲。她说,她这辈子最有幸的是有母亲这个儿媳,对自己像亲生母亲一样孝顺,让她乐享清福、安享晚年。她最留恋的是和母亲共同生活的美好时光,最内疚的是曾经对母亲的偏见和排斥。有两件事老人一直难以释怀:一是父亲娶母亲,既没有给亲家一分钱彩礼,也没有按农村风俗举办迎亲过门仪式、摆婚庆酒席。原本是准备简单摆几桌酒席庆祝的,但母亲得知伯父的长子生病住院没钱治疗,当场决定取消婚礼,用酒席钱给侄儿交医药费;二就是奶奶瞒着母亲私下里将自己一个抽屉的银器全部给了我婶婶。事后,母亲知晓了也不计较,仍一如既往地孝顺奶奶。
闲谈中,奶奶抹着泪嘱咐我:“你妈是个难得的好媳妇、好母亲。她这辈子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气,到我们家生活很不容易。你们这辈子一定要对你妈好!”
C
文明家风成楷模
奶奶活到84岁寿终。临终前,她拉着母亲的手一边颤抖地说:“雪珍呀,你这辈子这么善良孝顺,会大富大贵的。”一边吃力地把随身携带的箱子钥匙当着姑姑的面亲手交给母亲,才安详地合眼,与世长辞。按我们农村老家的习俗,长辈去世通常把钥匙等信物托付给自己最信任的长子或女儿。奶奶临终前却把钥匙交给了身为二儿媳的母亲,突破了农村以及奶奶长期固有的传统观念,充分印证了母亲与奶奶这对婆媳亲如母女的真情,成为乡里的佳话。
如今,每每怀念奶奶,母亲会对我说:“你奶奶是一个勤劳本分、朴实善良、爱家顾家的长辈。她苦于没有文化,也没有见识,加上受传统封建思想的束缚,一开始对我这个外来媳妇有些偏见是可以理解的。我作为她的儿媳,只能调整思维、心态和举动,努力改变自己,改善与她的关系。人心是肉长的,我相信日久见人心,事实证明,你奶奶也是明事理的人,她最终还是感受到了我对她的好。也真心实意地帮着带孩子、做家务……我很感激她!”每说到这时,母亲总是带着深深的遗憾和眷恋,总觉得孝敬奶奶的时间太短,为奶奶做得还不够。
母亲和父亲退休回到赣州生活以来,热衷于参加社区党建、公益、敬老等活动。母亲还担任了长红社区党总支委员,为加强社区党建、改善社区邻里关系、小区环境整治改造、公益捐赠等发挥了表率作用。为此,母亲多次被社区党总支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017年被章贡区委区政府授予“文明市民”荣誉称号,我家也获评章贡区“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