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滔章江水,浓浓龙舟情
2024-06-07

  □张洁 温露 文/图

  按照传统习俗,端午节期间,人们要挂艾叶、菖蒲,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活动要属赛龙舟了。赣南客家人的龙舟赛,大多以宗姓为单位,一姓一船,百姓争渡。龙舟赛对客家人而言,既是古老的习俗,也是一项群众运动,更是团结拼搏精神的文化象征。 

  滔滔章江河,绵绵不断奔流。这条江水滋养万物,养育了一方赣南人家。端午节龙舟赛这一盛大的习俗活动,因赣南丰沛的水系资源日益发展成最为盛大的民间赛事。 

  赣州市章贡区的水西村,与赣州老城区隔江相望,具有优良的水乡优势,赛龙舟是当地极具客家传统文化习俗的活动之一。龙舟文化沿袭数百年,传承下来的,还有水西人浓浓的龙舟情。每年的端午龙舟赛,村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对赛事给予了极大的期盼与热情。 

  端午节前的大半个月起,水西龙舟队便会开始每天训练,参赛队员是从村组里挑选出来的精干村民。各坊的队员有上至八十多岁的老人,下至十六岁的青少年。不过,基于安全考虑,未成年的小伙子仅能参加平时训练,不能参加比赛。笔者看到,今年的端午节前,在章江上,各龙舟队早早就开始下水进行紧张有序的训练,为龙舟赛做好充分准备。 

  在众多的龙舟队中,水西村红龙队里的几名队员格外引人注目,他们是一家的四代人。18岁的林发明、33岁的舅舅胡勇发、66岁的外公胡元荣作为浆手,正在河面上为即将到来的龙舟赛积极备战。而在岸边,太公胡明华则是他们的总参谋,并通过擂鼓为他们呐喊助威。这一家人,真实地印证了龙舟文化的代代传承。87岁的胡明华,自参加龙舟赛以来,一直担任着鼓手。鼓手的人选非同一般,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灵活机动,随时能把握周围动向控制划龙舟的节奏。有着龙舟赛丰富经验的胡明华是红龙胜社里年纪最大的元老级龙舟队员。多年来,他随小儿子生活在赣州城里,每年的农历五月龙舟赛期间,他每天下午3点左右花上大半个小时的时间,骑着电动车从家里到水西红龙队的大本营参加训练,晚上9点以后,又骑着电动车回去。 

  据介绍,目前,水西村龙舟队约有400人,每次参与比赛者近300人,大家都争相参与。胡元荣笑道:“ 我父亲当年是赛龙舟的高手,我看着父辈划龙舟,看多了自己也就会了 。”从1995年起,29年来,胡元荣每年都参加划龙舟比赛,从未缺席。 

  听着江上的鼓点声,站在岸边为龙舟队呐喊,是90后的胡勇发儿时的记忆。他虽然才33岁,却已连续参加划龙舟15年。在胡勇发心里,赛龙舟一来可以凝聚人心,二可以传承传统文化,三能够强身健体。他说:“赛龙舟其实是件挺辛苦的活,每天傍晚5点到7点,龙舟队都会在章江上来回训练。大家只有一个想法,在赛场上使出全力,为集体争光。” 

  林发明是个“00”后,从小生活在水西外公胡元荣家。“我的太公、外公、舅舅都是龙舟队员,从小耳濡目染,我也喜欢龙舟,到我这儿就是四代龙舟队员了。”他说,从小在龙舟文化的洗礼下,同舟共济、团结拼搏、奋勇争先的龙舟精神早已潜移默化融入血脉。随着老一辈龙舟手的老去,他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有责任,也有义务把龙舟文化传承下去。 

  落日余晖洒满章江,水里的阳光被划手们的船桨击碎。龙舟在水中飞驰,锣手用力敲打,划手们跟随节奏边喊号子边奋力划桨,船上所有人全身湿漉漉,汗水与江水早已分不清了。 

  一天的训练从下午5点半开始,直至天黑,将近两小时。夜幕降临,灯火辉煌,村民们齐心协力把龙舟抬回大本营。龙舟抬上岸,村民们要将龙舟三举头顶,一壮气势,二显团结,三表崇敬,然后将龙舟倒扣放好。之前洒进龙舟的水也顷刻间被倒出,渗入到江边土地里,而后又成为江水的一部分。每天训练结束后,做后勤保障的村民会为大家做上丰盛的“龙舟宴”。 

  伴着夜晚的江风,客家菜肴的美味四处飘散。晚餐开始了,客家人是爽直的,一顿“龙舟宴”就是最好的助兴之物。人们彼此之间或许不会说太多漂亮的话,但早已融入了心照不宣的情谊。江水在缓缓流淌,夜色也越铺越满,水西村热闹非凡,欢声笑语在天地间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