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人业
盛夏的上犹县,阳光明媚,生机盎然。
走在上犹的城市乡村,映入眼帘的是祥和与希望:县城里,党员志愿者在城市社区管委会的统一组织下,忙着入户发放防溺水和反诈知识宣传单;远山上,一片片茶园在夏日阳光的映照下透着养眼的绿;公路两旁的稻田里,稻苗迎着微风轻轻摇摆,三三两两的村民正在田间地头查看农作物的长势,脸庞写满了对丰收的期盼……在这祥和景象的背后,离不开源头治理思路的创新。据了解,近年来,该县矛盾纠纷和信访总量实现连年下降,截至2023年,上犹县已连续三年获评平安赣州建设先进县,连续两年获评全市信访工作综合先进县;今年1月至6月,共受理群众来信、来电、来访56件次,同比下降12.5%。
圩日接访,撑起一片祥和天
“胡同志,在你的协调下,我们的林地征收补偿款终于发放到位了。”近日,上犹县梅水乡联群村村民刘某专门来到乡政府,向该乡乡长胡东长连声道谢。原来,刘某所在的坳排组村民因山林权属纠纷,对遂大高速建设产生的林地征收补偿款分配问题产生了争议,导致11万多元补偿款迟迟不能分配。近日,刘某听说乡里有领导在开展圩日接访,便试着向接访领导胡东长反映了这一问题。得知情况后,胡东长立即交办乡司法所处理,经过实地摸排,该乡司法所于近日召集坳排组全组户长召开调解工作户长会,在听取每位户长意见的基础上,最终决定将11万多元补偿款按50%由现有户籍人口平均分配,50%由现有户籍分户家庭户平均分配的方式发放,得到了群众的一致认可。
为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切实做好源头治理工作,2021年,上犹县平安建设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开展“无访、无讼村”创评活动的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全县14个乡(镇)和城市社区管委会的党政主要领导每月至少开展2次圩日公开接访,同时要求县领导全年至少参加2次所挂点乡镇的圩日接访,乡镇副职全年至少单独牵头开展2次圩日接访,通过开展圩日接访活动,各级领导干部把办公桌搬到群众汇聚的圩场上,零距离听民情、察民意、解民忧。
这种变被动为主动的接访方式既让群众感到新奇,也让一些有实际困难却不知到哪里、找何人寻求解决办法的群众看到了希望。他们由最初的“试试看”到看到接访领导的真诚后敞开心扉,把“烦心事”和“揪心事”都向接访领导倾诉,以期得到帮助。而圩日接访的县乡领导也按照该县平安建设领导小组的要求,本着“即诉即办”的原则从速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据统计,从2021年10月至2024年6月年底,全县开展圩日公开接访750多场,解决群众诉求1400多件,被群众赞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
创新平台,源头治理变“智理”
“太谢谢你们了,在你们的帮助下,我的工资终于结清了。”近日,上犹县东山镇居民谢某握着该县信访局工作人员的手连声道谢。原来,谢某5月初向该县信访局反映其在某企业有3000多元工资被拖欠。了解情况后,工作人员立即通过矛盾纠纷和阳光信访信息化指挥调度平台将事件上报县矛调中心,县矛调中心迅速协调县人社等部门前往企业核实,督促其将拖欠的工资3天内结清。这是上犹县创新源头化解平台助推源头治理变“智理”的一个生动案例。
为解决县级层面对全县矛盾纠纷和信访信息掌握不及时、不精准、不全面等问题,2023年,上犹县委政法委在立足江西省社会治理大数据平台的基础上,按“实用、实战、实效”的思路开发了矛盾纠纷和阳光信访信息化指挥调度平台。该平台通过5G与智慧政法等科技手段,整合全县矛盾纠纷与信访问题信息,形成矛盾纠纷、阳光信访、心理服务、公共法律服务四大模块,按照“1+5”模式,即综治网格员排查+信访转办、警情流转、12345分流、乡镇(城市社区)及行业部门排查,多渠道汇集全县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信息,并将信息分为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三个等级,按照“属地、属事”原则进行分流转办,对复杂程度较大的问题,则由该县矛调中心组织相关部门集中联调。
平台的运行一方面实现了对相关信息的收集、汇总和流转的自动化,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使得该县综治中心原来需要6名干部一天完成的信息摸排工作,变成只需要一名干部1小时内完成。另一方面,随着平台的建立,有效打通了县内各部门的信息壁垒,使得信息和资源得以共享和协同,大大提升了事件处置的组织响应速度和决策效率。
屋场夜话,解开群众心中结
“邱书记,你刚才讲的案例让我很受教育,以后我再也不信那些万能保健品了,有病就去看医生。”近日,正在上犹县油石乡水村村部参加“屋场夜话”的81岁老人张某全,在听完水村第一书记邱宝来的防范养老诈骗知识宣讲后道出了自己的心声。近年来,上犹县各级干部通过开展“屋场夜话”,主动下沉为群众排忧解难,有效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为了更好地拓宽信息来源,了解社情民意,调解矛盾纠纷,上犹县结合乡村振兴挂点联系等制度,由该县平安建设领导小组下文,明确要求驻村领导干部要与所驻村群众成为朋友,以做到全面、及时掌握矛盾纠纷信息,对涉稳问题和矛盾纠纷早发现、早化解。针对基层群众或要进厂务工或要下地务农,白天连见面交流不容易等问题,该县驻村干部便利用晚上时间,将群众召集起来开展“乡间夜话”活动,进行面对面交流,一方面宣传防溺水、扫黑除恶、防电信诈骗、打击整治养老诈骗等方面知识,另一方面倾听群众的呼声,了解他们的诉求,并切实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与此同时,该县将“乡间夜话”的经验做法向城市延伸,根据居民分布情况,将县城划分为28个片区,每个片区安排若干县领导和县直单位联系,由县委主要领导带头,县四套班子领导和县直各单位“一把手”定期到联系片区开展“城市夜话”,和社区居民面对面交流,一方面宣传党的大政方针,另一方面倾听群众呼声,收集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