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廖福玲
梅岭逶迤,油山葱郁。作为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的主阵地,这里早已消散了血雨腥风的战火烽烟,但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在这片红土地上深深地扎下了根。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大余县“梅岭星火”宣讲团由县委党校教师群体、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巾帼红志愿宣讲队、老兵宣讲团、好人宣讲队、“倾阳青年”志愿者宣讲团等理论宣讲服务团队发展而来。从机关单位到田间地头,从学校讲台到社区小巷……他们高擎信仰火炬,将点点星火播撒在城市和乡村的每一个角落。“梅岭星火”宣讲团自2021年组建以来,面向基层群众先后开展线上线下各类理论宣讲5500余场,累计受众200余万人次,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心怀火炬 铸魂育人
一座红色的民居,一段浓缩的革命历史。在大余县池江镇,89岁的老党员刘士华信守对母亲的承诺,29年来守护着自家的老屋,也守护着父母的记忆。
“有一次,陈毅在屋后树下看书,我母亲就在家门口的池塘洗衣服,突然发现敌人进村,很快就到家门口了,却又来不及报信。母亲急中生智,一边丢石头赶猪,一边大声喊‘你这只猪仔还不快走,这么多国民党兵来了,会把你打死的!’陈毅听到后,赶紧转移到茂密森林,成功脱险。”刘士华把母亲周篮嫂在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中智救陈毅的感人故事讲述给参观的游客听,并拄着拐杖把陈毅的照片、信件一一展示,感动了无数人。如今,刘士华年岁已高,其儿子开始接力,继续讲述奶奶周篮嫂的故事。
大余县整合优秀宣讲资源,由专家学者、专业讲解员、红军后代、先进模范人物、党员教师、红色少年讲解员等各类人员参与,打造出一支由“红军后代+宣讲骨干+志愿者”组成的红色宣讲队伍,既有70多岁的参战老兵,也有8岁的红色少年,他们活跃在红色场馆、革命旧址、机关社区等宣讲现场,一场场用心用情的宣讲,进一步坚定了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把红色历史和党的创新理论结合起来向群众宣讲,引导他们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是我的责任。”严谨治学的县委党校教师皮建文说,他的课程颇受学员欢迎。
予人星火者,必心怀火炬。近年来,“梅岭星火”宣讲团的成员们始终坚持学习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定期组织学习交流,不断擦亮坚决听党话、铁心跟党走的忠诚底色。
他们注重把传承革命精神与新时代共产党人的使命相结合,紧扣发展定位,分析发展形势,梳理工作重心,帮助党员干部弄懂“规划图”、知晓“时间表”、找准“着力点”;针对群众关心关切,用“解疑答问”解锁“真理密码”,把党的理论融入老百姓的“柴米油盐”之中。他们用党积累的宝贵经验帮助党员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难题,使党员群众听得进、用得上。
他们创作了大型赣南采茶戏红色经典剧目《梅岭 梅岭》、舞台剧《带镣行》、诗朗诵《许国大丈夫 敢为天下先》、情景表演《红色家书》等一批“文艺+宣讲”精品,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宣传宣讲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的革命精神,激励听众汲取智慧和力量,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信念如磐 润物无声
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革命先辈用生命诠释信仰的力量,新时代的党员用奋斗恪守信念。
“大家请看,这是我们开办的爱心餐厅,从2017年开始,社区空巢老人、高龄老人和留守儿童每天都能在这免费吃午餐,还有许多志愿者前来帮忙做饭……”赣州市道德模范、大余县好人宣讲队成员钟文清经常到东门小学,给师生讲述自己开办爱心餐厅的故事。
听完钟文清的事迹,学生们将小手高高举起,围绕“做什么”“怎么做”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我要努力学习,长大后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东门小学学生邓芯怡说,将以好人为榜样,从小事做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从小听红色故事长大的钟文清,用实际行动彰显了一名党员的使命担当,她个人事迹的宣讲让更多的人加入爱心接力。据统计,餐厅开办7年来,前来帮忙的义工已超过1000人。其中,有上百名党员干部经常来这里帮忙。
用身边事感染身边人。党员游忠安千里驰援河南新乡抗洪的事迹,被编成“三句半”演出;有56年党龄的叶培传将近十年积攒的1万元稿费,以“特殊党费”的形式交给党组织的事迹,正以微宣讲的形式传播……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仅在大余县城市社区,近年来的荣誉接踵而来:马莉家庭荣获“全国五好家庭”,建桂街社区、北门河街社区、余西街社区、余东街社区均获评全省“幸福社区”,东山街社区获评全省防灾减灾示范社区,石桥下街社区获评江西省第六批省星级充分就业社区,城市社区获评赣州市科普示范社区,北门河社区、余西街社区荣获全市优秀“侨胞之家”,建桂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获评江西省五星级站和赣州市五星示范站。
此外,“梅岭星火”宣讲团采取“故事+宣讲”“文艺+宣讲”“网络+宣讲”“喇叭+宣讲”等模式,将新思想、新理念、新政策、新风尚、新生活通过小戏小曲、说唱、诵读等形式展现出来,让更多群众深入了解政策、学习法律知识等,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取得更好效果。“我们社区有很多老旧小区没有物业,环境无人管理。通过这几年的理论宣讲,居民更加积极参与公共事业,比如看到楼道脏了主动打扫,原来乱停乱放的自行车现在摆放整齐了,遇到修路这样的大事也会积极配合。”大余县城市社区建桂街社区党总支书记李俐高兴地说,最近,作为“倾阳青年”志愿者宣讲团成员的她,正为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做准备,把全会精神编成简明的快板词,“‘快板宣讲’,语言通俗易懂,形式灵活生动,让党员群众能够听得懂、记得住。”
使命在肩 砥砺前行
在大余县黄龙镇,绵延群山包围的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庄严肃静,这里是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1935年4月,项英、陈毅率部队转移到大余县河洞乡长岭村,在这里召开了一次十分关键的会议——长岭会议……”近日,在纪念馆里,红领巾讲解员董苪童正在为游客讲解。她说,每讲解一次,自己对红色历史的了解就多了一分、感悟就深了一层,传播红色文化的使命感也随之增强。
大余县充分利用丰富的红色资源,打造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梅岭三章主题园、梅山斋坑陈毅隐蔽处、大余整编旧址、池江彭坑陈毅旧居、刘伯坚烈士墓、长岭会议旧址等18个现场教学点,并组织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巾帼红志愿宣讲队、老兵宣讲团、红领巾讲解员等队伍驻点开展红色宣讲。同时,立足中小学校教育实践平台,将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的革命精神纳入中小学思政课、国旗下的讲话等,创建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学校,有计划组织中小学生开展红领巾讲解员大赛、“红色故事我来讲”及红色研学活动,培育一批红色宣传员、红领巾讲解员,进一步培养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怀,让他们铭记使命,奋勇前行,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红色故事打动人,革命信念滋养人。为了更好地讲好红色故事,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梅岭星火”宣讲团开发了《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精神及时代价值》《靠人民,支援永不忘》等一批精品专题课、现场教学课程,其中1门入选中国干部网络学院特约课程,17门被赣州市委组织部评为精品“好课程”“微课程”,3门被赣州市红色资源保护发展中心评为精品课程。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南国烽烟举红旗——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历史陈列展》荣获第二十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精品奖。
用好新媒体,挺进网络主阵地。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巾帼红志愿宣讲队策划推出53期视频,内容包括党的二十大精神微宣讲视频、特色宣讲作品《云游纪念馆》和《红领巾心向党·领袖故事我来讲》,浏览量高达28.3万人次。“大余宣传”公众号、“钨都云”APP开设系列“宣讲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红色故事我来讲”等微视频宣讲专栏。参战老兵李亮宣讲的《最后的“一封信”》引发共鸣,网友纷纷留言“宣扬英雄事迹,弘扬正能量”“退役不褪色,保持军人品质,为弘扬红色基因,宣讲英雄事迹做贡献,为老战友点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