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都文旅入佳境
——瑞金市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2024-08-08

  □特约记者杨友明 通讯员邓诗怡

  白天,游客在红井旁排起长队,只为饮水思源;夜晚,古朴的象湖里文化创意街区游人如织,诱人美食、非遗表演、红色记忆……在这里汇成浓郁的烟火气息。

  近年来,瑞金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保护并活化古建筑街区,擦亮古色资源;全力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升级景区数字化功能;深度挖掘红色历史文化,推动红培市场快速发展,让众多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仅今年上半年,该市就接待游客1032.7万人次,同比增长5.2%。

  智慧旅游,引来新客流

  “数字化旅游给我们带来新体验。”7月8日,暑期带小孩来瑞金旅游的福建游客靳浩,用手机打开“共和国摇篮景区”微信公众号的VR导览,那富有感染力的讲解声就从手机中传来。“太方便了,通过VR视频导览,既可实景参观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展厅,又可线上引导我们参观,为我们导游。”靳浩说,使用这一功能,孩子在现场没有弄明白的红色历史,还可以回去重温消化。

  为讲好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瑞金大力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对展陈进行全新改造,融入模拟实景、互动投影等科技元素,利用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表现手法,通过多媒体投影、电子地图、互动桌面、互动投影、触摸屏等科技手段,让革命文物活起来、动起来;引入VR、AR等技术,打造VR导览系统、“穿越苏维埃”540度沉浸式裸眼3D体验、“VR畅游瑞金”超级滑板、智能讲解、“一苏大”代表登记处交互体验、“冲出重围”VR游戏等,寓教于乐的数字化旅游,让革命文物“会说话”,让游客更加深刻地了解红色文化。

  同时,该市“智慧”升级红色景区旅游设施、服务体系,并带动产业升级。通过数字化改造,大大提升了景区的文化体验感,让共和国摇篮旅游区从“爆红景点”变为“长红经典”,引得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

  老旧街区,焕发新活力

  华灯初上,象湖里文化创意街区客家擂茶小吃店前,开始弥漫起清甜的茶香,店门前很快就排起了长队。趁忙碌的空隙,店老板陈丽华告诉记者,象湖里文化创意街区开放经营以来,络绎不绝的人流量让她的擂茶生意火爆。“最多时一天营业额超过6000元。”陈丽华笑着说完,又忙着招呼客人了。

  瑞金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该市依托廖屋坪等丰富的古旧建筑资源,遵循“保护第一、修旧如旧”的原则,逐步恢复其历史风貌,最大限度留住老街的“原味”,打造出一条承载着市民记忆的老街区——象湖里文化创意街区。

  在保护修葺和活化利用古建筑的同时,象湖里文化创意街区还引入非遗体验、重访老字号等文旅新业态,通过提升改造街区内的老旧小区,擦亮片区内的红色、古色历史文化,布局“一馆五坊七铺九店”业态,运用“商业文创+专业运营”模式,聚焦“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通过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老街区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让老街区焕发出新活力。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这里就非常繁华,后来因城市发展变迁,渐渐冷清。老旧小区改造后,沿街碗筷店、竹器行等120余家老商铺又活跃了起来,这里又充满了烟火气,节假日客流量常常爆满。”象湖镇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红色研学,形成新业态

  脚踏青砖,拾级而上,叶坪镇黄沙村华屋后山的红军烈士纪念亭前,研学团师生们听着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讲述,仰视着青翠挺拔的十七棵松,默默重温那段壮烈豪迈的历史。

  瑞金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将发生在中央苏区时期的红色历史、革命故事打造成红色培训精品课程,让游客和研学团队在沉浸式体验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近年来,该市加强与周边县(市、区)及井冈山、古田、遵义、延安、桂林等地红色培训基地合作,形成红色资源共享格局,实现了合作共赢。通过举办“重走长征路——全国红色教育联盟主题联动项目启动大会”“中华益动行”红色体育大会等活动,有力有效推动了红色培训市场快速发展。同时,该市大力推进红色培训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整合红色文化、美丽乡村等资源打造“寻根共和国”“重走长征路”等精品线路,并注册成立全国红色教育培训联盟总部,吸引多家外地知名红色教育培训机构前来洽谈合作。目前,该市与港中旅的合作已迈出实质性步伐。

  “我们深度挖掘整理红色历史文化,编纂《红都史话》,通过连环画册、视频故事、红井水赋码等方式,加大红色资源再次转化利用,持续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震撼力。”瑞金市红色资源保护发展中心副主任刘惠云表示。据统计,今年前6个月,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在瑞金开展红色培训共740批3.3万人次,开展红色研学共177批5.05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