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课间健康成长
——我市中小学校课间15分钟活动速写
2025-05-01

在市第二实验学校,学生在练习竹竿舞。

在临川区第十小学,地面游戏将知识融入童趣;在临川区第十三小学,轮滑训练培养坚持精神;在市第二实验学校,球类运动释放青春活力……今年春季学期,我市部分中小学推行的“课间15分钟”改革,让孩子们的课间时光延长了5分钟,为他们的校园生活增添更多色彩。
地面游戏融“五育”欢声笑语满操场
近日,随着上午第一节课下课音乐声响起,临川区第十小学瞬间热闹起来。五年级七班的刘知远同学“闻铃而动”,飞奔向操场,与同学相约玩飞行棋。 “我和同学约好进行飞行棋比赛,看看谁更厉害!”刘知远告诉记者。“快来!快来!”身旁同学急切的呼喊声将他拉去“赛场”。 记者跟随刘知远的步伐,只见五彩斑斓的地面游戏图案成为校园一景。“盲目救援溺水小朋友后退4格”“过马路时不看红绿灯后退3格”……这些融入了安全知识的游戏标识,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学习。四年级学生许诺天兴奋地说:“这些安全知识都藏在游戏里,边玩边学记得特别清楚!” 该校校长李俊华介绍,学校将“五育”元素融入地面游戏设计,如“二十四节气”游戏普及传统文化、“丢沙包”锻炼体能、“防溺水飞行棋”强化安全教育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缓解了学习压力,还提升了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让孩子们‘心中有光、眼中有神、身上有劲’。”李俊华说。
雨天欢乐不“缩水”室内活动亦精彩
在临川区第十三小学,近期雨天的课间同样充满活力。在该校室内体育馆,一场别开生面的轮滑训练正在进行。学生们脚踩轮滑鞋,身姿矫健,如雏燕般轻盈地穿梭在场地之间。他们或基础滑行,或挑战绕桩、接力赛等高难度项目,每个人都沉浸在轮滑带来的乐趣中。“轮滑让我学会了坚持,每次摔倒后我都会立刻爬起来,这种精神在学习上也同样适用。”四年级二班的席胤航同学兴奋地分享着自己的轮滑心得。 该校有关负责人付雅萍介绍,学校优化了午休和课间时间,落实每天一节体育课和上午、下午的大课间活动,确保学生每天在校锻炼时间不少于两小时。“我们根据场地面积合理设置活动区域,晴天开展戏曲广播体操、趣味投篮,雨天则进行轮滑、消防疏散救生操等特色活动。”
青春赛场燃斗志课间扩容促成长
“传球!快攻!”近日,市第二实验学校初中部不少学生的课间被各种球类运动充实。篮球场上,学生们挥洒汗水;足球场上,团队协作默契;乒乓球桌旁,技巧与速度的较量不断上演。该校七年级教师廖传华表示:“初中学生面临较大升学压力,充足的体育活动能帮助他们宣泄压力。” 学生喻蕊琪深有感触:“原来课间只有10分钟,我总在教室写作业。现在多出了5分钟,让我能和同学有更多时间练习排球,对体育考试也更有信心了。” 为确保活动时间不被占用,该校通过召开会议、组织教师学习政策、加强家校沟通等方式,推动“课间15分钟”改革落地。该校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增设更多室内外活动区域,创新开发阴雨天活动项目,让学生“天天有活力、处处有快乐”。 5分钟细微的调整背后,是我市各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具体实践。未来,我市将继续挖掘各学校的特色与潜力,不断丰富课间活动内容,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课间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实现“活力课间,健康成长”。本报记者徐骏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