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周丽娟报道:邻里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而在日常生活中,总有些左邻右舍因某些原因引起纷争,危及和谐的邻里关系。在推进解纷工作中,法官是一支比较重要的力量,他们既是社情民意的倾听者,更是定分止争的裁判员。近日,渝水区人民法院法官通过耐心细致调解,成功化解了一起因天花板漏水引发的矛盾纠纷,在体现司法公正的同时,也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法治温度。 2024年4月,某小区住户张某发现自家厨房天花板漏水,起初只是不起眼的小水珠挂在天花板上,后渐渐变成水流,严重影响了张某一家的生活,于是,张某敲响了楼上住户杨某的家门。然而,杨某经查找自家厨房后发现地面十分干燥,并没有出现渗水的情况。因此,杨某认为张某家漏水与自家无关,双方为此争执不下,社区网格员也多次组织调解无果。后因漏水问题长期未得到妥善解决,张某遂向渝水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仔细分析案件情况并联系当事人,询问双方调解意愿。杨某表示其已认真查找过,并未发现漏水点,把他告上法庭属无理取闹;张某则认为杨某不理解其目前境遇,没有尽心查找漏水原因。双方关系为此陷入僵局,均拒绝参与调解。面对此情形,承办法官意识到:就邻里关系而言,若仅以一纸判决了结此案,后续执行恐面临诸多困难,况且,判决前所需的鉴定费用颇高。综合考量已造成的损失以及可能产生的诉讼成本,承办法官最终成功说服双方同意调解,并一同前往杨某家查找漏水点。 历经各方不懈努力,漏水的位置终被确定,原来是厨房角落一个不起眼的小点漏水。杨某不好意思承认了这一事实,张某也表示理解,认为这么小的漏水点确实不易发现。最终,杨某对漏水点进行了修缮并补偿了张某的损失,得到了张某的认可。张某向法院提交了撤诉申请,双方握手言和,这场历时2个月的邻里纠纷终于画上了圆满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