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春雨润万企
——新余高新区倾力擦亮营商环境“金招牌”
2025-05-08

见习记者 刘佳敏   今年以来,新余高新区紧扣“工业强市主战场、产业升级主阵地、科教赋能主力军、全省国家级开发区排头兵”战略定位,不断改革创新政务服务模式,全力打造“四化”政务环境,持续擦亮营商环境“金招牌”。   高位推动优化营商环境   一流的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最好的“梧桐树”、最大的“吸铁石”。高新区全区上下一切围绕企业转、一切围着项目干,所有干部下沉、主动服务企业和项目,形成“人人都是服务员、行行都是服务业、环环都是服务链”的良好氛围。   该区通过成立由区主要领导挂帅的优强项目集中攻坚指挥部,组建要素保障、规划建设、协调推进、督查督办4个工作专班,建立“五个一”帮扶机制,区相关职能部门为项目建设全过程提供“保姆式”服务,全力助推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今年一季度,该区10个省重点项目已全部开工,67个市重点建设项目开工率89.6%,25个项目已投产或试产,投产率37.3%。1月1日至4月30日,新注册企业576家。   精准施策赋能企业发展   高新区把政策兑现情况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一项重要内容,全方位、多渠道推动惠企政策落地,实现从“企业找政策”到“政策找企业”的转变。该区充分发挥“惠企通”平台作用,企业通过平台不仅可以及时知晓惠企政策,还可以实现免申即享、即申即享、政策兑现。今年以来,“惠企通”线上兑现资金3455.65万元,惠及企业182家,累计申报惠企事项48条。   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让企业更加省心省力。为进一步方便企业落户发展,高新区推出“一件事一次办”“锂电产业链一件事”“拿地即开工”和“一站式全链集成”审批专窗等服务,着力提升办事效率,为企业发展“减负”。与此同时,重点打造企业综合服务专区,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日;通过12345热线、召开企业家座谈会、现场调研等方式广泛收集企业意见建议和问题情况,有针对性地帮助企业解难题;在线上线下开展“帮代办”服务,为重点项目建设、惠企政策兑现、特殊群体提供保姆式“一对一”服务。   基础设施强化硬性支撑   在高新区工业地产五期项目现场,工人们正在铺设草坪。“我们这个项目目前已经进入外部绿化建设扫尾阶段,预计今年6月份可以投入使用。项目建成后,可以为企业提供29万平方米标准厂房,企业可以直接拎包入住。”高欣集团工程一部张奇之告诉记者。   基础设施完善升级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目前,高新区化工集中区调区扩区全面完成,电镀集控区承载力不断增强,工业地产五期六期、碳纤维产业园等一批优质要素平台陆续投入使用,构建了“万亩工业用地+千亩化工用地+百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硬核承载体系。   此外,高新区还全面构建了应急体系、责任体系、重点领域等安全生产全链条制度体系,电气焊设备“加芯赋码”、“一键报警”、电梯智能阻止系统、综合监管平台等投入使用,实现从“人防”到“技防”的巨大转变。129个居民小区、63条市政道路雨污分流改造全面完成,日处理2万吨的火田污水处理厂建成投入使用。安全防线不断巩固,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双向奔赴”破解用工难题   江西铭基高科电子有限公司因扩产需招聘120人左右,招工存在一定困难。“就业之家的工作人员了解到这一情况之后,主动上门为我们排忧解难,提供精准服务,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就解决了我们的招工需求,可以说是解决了燃眉之急,让我们企业可以专心在企业的发展上面。”该公司的招聘专员刘松说。   今年以来,高新区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6315”行动计划,全力服务园区企业用工,精细化开展用工信息摸排,常态化开展线下招聘活动,数字化开展直播带货,持续优化用工服务,提升供需对接效率,切实满足企业用工需求。今年一季度,全区累计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19场,服务园区企业424家次,解决企业用工3000余名。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为帮助企业引进、培育、留住人才,高新区不断加大人才工作力度,设立区级人才工作专项资金,构建人才工作“大格局”。去年11月,高新区围绕加快打造“三主一兵”,出台3个人才新政,在人才引育、平台建设、生态打造等方面全方位引导激励,为人才集聚创造更优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