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聂姝敏 通讯员沈金凤报道:自“服务企业、服务项目、服务基层”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市司法局统筹整合公共法律服务资源,推出系列惠企便民举措,主动靠前、精准施策,将法治“软实力”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硬支撑”。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紧扣市委“六大行动计划”,推动出台《新余市进一步优化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十二条措施》,建立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该局主要领导带头开展5次政企沟通交流活动,走访调研企业35家,开展座谈12次。开展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行政规范性文件和政策文件清理,建立涉企行政复议案件办理“绿色通道”,及时纠正涉企违法或不当执法行为。打响“无事不扰”的营商环境品牌,联合市场监管部门推行“扫码入企”机制,推动各执法单位严格落实轻微违法行为“首违不罚”制度、企业安静生产期制度等,全市办理适用免罚清单案件共5.7万件,免罚金额共计930余万元。 防范源头法律风险。充分发挥政府法律顾问参谋助手作用,对拟提请市政府审议的重大行政决策、行政规范性文件、合作协议等200余个文件进行合法性审查,对市政府常务会议的600余个议题逐一“筛查”,保障政府决策在法治轨道上平稳运行。组织律师团队参与市级重大项目洽谈5次,审查合同文本20余份,协助化解项目纠纷3起。常态化开展“有法帮你,律动民心”“万所联万会”“千所进万企”等活动,通过开展法治体检、法治宣传等形式,帮助企业梳理合同管理、劳动用工等法律风险点,有效避免经济损失2160余万元。 心系基层纾解民忧。深化“有法帮你”服务品牌,开展法律服务进乡村等活动,推动法律服务不断向基层延伸、向群众贴近。扎实开展政法干警“进网格、访万家、护平安”专项行动,组织干部职工进社区、进网格,安排通过司法考试的干部职工定期到挂点社区值班,主动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2000余次、化解矛盾300余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市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调处矛盾纠纷10334起,调解成功率98.3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农民工、残疾人、低保户等群体开辟“绿色通道”,将法律援助申请时限由7天缩短至30分钟,高效受理、审查,精准指派律师,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600余件,解答法律咨询3.5万人次,依托“12348”法律服务热线实现企业群众法律需求“一键响应”,满意率高达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