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至3月,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5.1%;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36%;GDP增长4.5%;招商引资签约项目30个,同比增长114%,总投资64.8亿元,同比增长326%;第一批67个市重点项目开工率达89.6%,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30.48%,超时序进度5.48个百分点;争取上级各类资金5.1亿元,同比增长13.55%。
这是今年一季度新余高新区向全市人民交出的一份亮眼成绩单,实现了一季度“首战告捷”的预期目标,为今年“季季攀升、全年强劲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这一串串数字背后,是高新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锚定“工业强市主战场、产业升级主阵地、科教赋能主力军、全省国家级开发区排头兵”战略目标,干字当头,加压奋进,全力打造新型工业强市的生动实践。
工业是高新区的立区之本。全区现有入库工业企业275家,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554.8亿元,占全市(1524亿元)比重36.4%;实现营业收入513.2亿元,占全市(1489亿元)比重34.5%。全区工业经济总量已超过全市的三分之一,是名副其实的“全市工业强市主战场”。全区已完成数字化改造企业75家,赣锋锂电入选全省“数智工厂”企业、华腾地毯入选全省“小灯塔”企业,16家企业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认证,26家企业通过国家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贯标认证。2024年以来,第一批省创新型中小企业高新区通过16家;23家企业获评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新增绿色工厂3家,现有绿色工厂10家,其中国家级绿色工厂5家,省级绿色工厂5家;宝顺昌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实现了“零”的突破。
今年以来,高新区坚定不移实施全市“6313行动计划”和区“6315产业升级行动”,紧盯重大增长点,聚焦增量发力,推动赣锋锂电、协讯电子、宝顺昌等重大增长点早投产早达效,全区工业经济质效持续提升。截至3月底,全区第一批10个省重点项目已全部开工,已完成投资9.4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27.36%;全区第一批67个市重点项目已开工60个,开工率89.6%,21个项目已投产或试产,投产率31.3%,已累计完成投资22.33亿元,完成年度计划30.48%,开工率和投资完成率均居全市第一。一季度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48亿元,同比增长5.36%,其中:工业投资完成11.5亿元,同比增长37.4%,工业技改完成投资4.2亿元,同比增长83.1%。一季度,全区规上工业完成产值150.5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规下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全区工业用电累计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11%,前20家用电大户,18家用电保持正增长,锂电行业用电量继续维持高位增长,赣锋集团、中矿资源、金锂科技等企业都有较大幅度增长。一季度赣锋锂电电池产量4.6Gwh,同比增长546%;中矿资源锂业锂盐产量0.81万吨,同比增长9.9%。随着新余赣锋、有研新能源、木林森等重点在建项目的陆续投产,全区工业经济增长的后劲更足,全年预计新增规上工业营业收入100亿元。
一季度的良好开局,极大地振奋了全区人民的信心。2025年,高新区围绕“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完成规上工业营业收入610亿元,力争完成640亿元、同比增长25%;全年引进项目110个以上,签约金额不低于330亿元;力争在全省国家级开发区综合考核中进入第一等次”的目标奋勇拼搏,确保打好经济发展翻身仗。
金锂科技:以科技创新抢占新能源材料高地
江西省金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位于新余高新区赛维大道,占地面积100亩,厂房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是一家集锂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也是国内较早从事磷酸铁锂研发生产的企业之一。
金锂科技依托于自主研发的新型改进碳热还原技术与纳米碳包覆磷酸亚铁锂技术,以及多年积累的电极材料加工管理经验,主要面向锂离子电池制造行业提供多种规格的磷酸亚铁锂材料。其产品以低成本、高能量密度、长寿命为核心优势,形成了多元化的型号体系,覆盖动力电池、储能系统等多元化应用场景,合作客户包含江西赣锋锂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雄韬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抚州比克电池有限公司、深圳市山木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优质企业。
走进公司新建的全自动化生产车间,可以看见工人正在调试机器,只需在机器上提前设定好参数,机器便自动开始生产,从投料砂磨、干燥造粒、装钵烧结到粉碎混合包装,整个流程一气呵成。
“公司现有2栋生产厂房,2条大生产线,我们看到的这条是去年8月投产的全自动生产线,得益于全自动设备和生产工艺的优化,该产线年产能从3000吨提升至6000~7000吨,其生产的产品在低温条件下的性能和稳定性也都优于市场同类型产品。”金锂科技生产车间主管林本文告诉记者。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专精特新企业,金锂科技在工艺创新上屡获突破,其自主研发的“压造粒工艺”,依靠辊式造粒机、砂磨机及喷雾干燥装置等核心设备,以及全流程自动化控制和材料混合均匀性优化,实现了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的双重提升。公司负责技术的副总经理谢香兰说:“新工艺不仅大幅提升了产能,更通过材料结构优化,使产品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满足了高端动力电池和储能市场的严苛需求。”
金锂科技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立了完善的研发体系,拥有和培养了稳定的研发团队,聚焦高能量密度与低温性能材料的攻关,长期与同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及新余学院新能源学院保持校企合作关系,研发投入占比常年超过营收的4%。经过多年技术研发,公司全面掌握草酸亚铁、氧化铁、磷酸铁路线合成磷酸铁锂材料的技术,可以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磷酸铁锂产品。目前,公司累计获得22项专利,技术覆盖材料配方、生产工艺及设备优化,形成了从研发到产业化的完整创新链。
面对新能源产业的黄金发展期,金锂科技正在全面生产赶制订单,开足马力冲刺年营收1.1亿元的目标。下一步,该企业将加速产业布局,加大对钠离子电池和磷锰铁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以应对国内市场对高性能正极材料的迫切需求。
华腾地毯:从传统制造到“小灯塔”的华丽蝶变
走进华腾地毯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映入眼帘的是全自动化的生产场景:无人叉车穿梭运输,机械手臂精准装箱,纺纱、簇绒、染色、覆底等工序全程由智能化设备完成,一卷卷地毯原料在设备间流转,无须过多人工干预,就能精准编织出纹理精美、色彩绚烂的地毯。
据了解,华腾地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位于新余高新区东兴路,是一家专注于高端拼块地毯研发、设计、生产与销售的私营企业。公司占地189亩,拥有3万余平方米的现代化厂房,产品设计与开发能力居全国前列,是中国拼块地毯行业的领军企业,也是江西省内唯一具备全产业链生产能力的拼块地毯制造商。
自2008年起,华腾地毯便启动自动化设备采购计划,2018年开始大规模更替设备,对生产流程进行了全面升级,并逐步构建起覆盖全流程的智慧管理系统。在纺纱环节,数字化纺纱系统通过算法优化原料配比,减少废料产生,仅尾纱优化一项每年便可节约成本超1000万元;在印染环节,无人化染色车间实现能耗动态调控,年节约能源费用超200万元。同时,设备数据与设计系统联动,可快速响应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例如为高端酒店定制异形地毯时,3D建模与智能切割设备无缝衔接,确保复杂造型的精准落地。为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客户黏性,其智能生产线还支持小批量定制生产,将交付周期从15天缩短至7天,客户满意度提升至95%以上。
由于方块地毯设备高度定制化,通用设备难以直接采购,华腾地毯每年投入数千万元进行设备自主研发和改造。经改造后,其簇绒提花机由原来的4人操作减为2人,机器速率由500转提升为1200转,获得了江西省进步二等奖。除此之外,华腾地毯还与专家合作,成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覆底和包装一体化智能生产线,其自动化装箱与物流系统显著提升了订单响应速度,降低了人工成本,满足了国际市场对“小批量、快交付”的需求,进一步巩固了其全球5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销售网络优势。
华腾地毯外联部经理刘华介绍:“我们企业在传统生产模式下,各道工序生产线共需要400名工人,实现年产值1.5亿元;在经过大规模自动化改造后,生产效率大幅提升,现仅需200名工人,年产值就能达到3亿元~4亿元。”
目前,华腾地毯拥有工业设备总数130台(套),共有125台自动化设备,关键设备联网率达到100%,实现了对原材料、能耗、尾纱浪费等环节的精细化管理,达到 L6级数字化水平。2025年,华腾地毯获评全省首批“小灯塔”企业,其智慧管理系统、MES系统集成经验,为同类型企业提供了可复制的转型路径,尤其在降低技术门槛与资金压力方面具有参考价值。
未来3年,华腾地毯将持续投入3000万元建设数智智能检测实验室,进一步深化 AI质检、数字孪生等技术应用,探索“柔性制造+服务化转型”新模式,将方块地毯从单一产品升级为“空间美学解决方案”,在全球市场中抢占先机。
“入选‘小灯塔’企业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我们希望以数字化为纽带,推动中国地毯行业向高端化、绿色化迈进。”刘华说。
鼎佑医疗:“智”造微创新未来
江西鼎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外科微创医疗器械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公司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目前拥有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外观专利2件、软件著作权1件,还成功注册商标12件,并荣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原创性”已然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优势。
该公司由深圳市鼎善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为积极响应新余市“渝郎回乡”号召而投资创办,2020年在新余高新区正式成立。2021年,公司首个原创产品“一次性使用肠套叠复位扩张球囊”获批上市。2022年启动第二个原创产品“皮下组织旋切动力系统”和“皮下组织旋切穿刺器”的样机试制。2023年,样机完成并送国家认可实验室进行性能检验。2024年,样品各项指标检验合格,公司随即向主管部门提交产品注册申请。当下,公司还有数十项填补国际、国内空白的原创产品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发中。公司始终秉持“诚信为本、原创为主,服务临床、造福患者”的宗旨,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争创造行业领先水准,以更高、更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实现“医生放心、病人安心、员工舒心”的目标。
据公司行政人事部部长陈国全介绍,公司产品的研发紧紧围绕外科医生在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展开。推出的产品采用微创方式开展手术,能极大减轻病人的手术痛苦,颠覆了传统的手术方法。
顺应“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将人民健康发展作为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要求,公司加大研发力度,独创了“皮下组织旋切系统”。该系统是专门为治疗“腋臭”设计,能有效克服传统腋臭治疗效果差、短期内易反复、疗效短暂且产生副作用等缺点。“皮下组织旋切系统”是运用公司独家发明专利产品——“米舒刀”来进行治疗。“米舒刀”作为腋臭微创旋切系统的主要部件,只需在患者身上切开一个米粒大小的口子,就能开展皮下旋切,这既能极大地减轻患者痛苦,又能使伤口快速愈合,同时彻底根除病变组织。
“这款产品的技术优势显著,不仅能够控制皮肤削切厚度,最小可控制在一张纸的厚度,保证术后效果好、伤口愈合快,而且效率高,操作简便。作为腋臭微创吸刮术的创新升级,该产品将为腋臭手术治疗开辟新篇章,可以说是当下腋臭治疗的理想解决方案。”陈国全介绍。
目前,该产品已完成注册现场质量管理体系核查,并取得注册证书。下一步,公司将在国内重点城市布局区域销售网络,实施分区域管理模式,通过发展实力较强的代理商开拓市场,进一步加强产品的推广与销售工作。
宝安实业:新能源消防领域的领航者
江西宝安实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消防系列产品研发、设计、制造、销售、施工等为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国内消防安全领域,公司凭借在新能源储能消防解决方案和新能源消防灭火设备领域的卓越表现,稳居领先地位,堪称业内的佼佼者。
公司不仅检测仪器齐全,生产设备先进,在技术创新方面能力尤为突出。主营产品包括超细干粉系列、七氟丙烷系列、全氟乙酮系列等超百种型号的自动灭火装置。所有产品均通过国家权威检验机构检验以及国家应急管理部消防产品评定中心认证,并获得了 CHINALIFE中国人寿财险合作并承保。产品广泛应用于高铁、地铁、机场、火车站等多个重大项目,与国家电网、新能源汽车、储能站等行业深度合作,销售网络覆盖全国34个省(直辖市)。公司拥有多项专利及软件著作权,多次参与行业标准的起草和制定,先后获得“中国消防协会生产流通AAA信用等级企业”“全国消防产品认证质量稳定合格企业”“江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江西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多项称号。
据公司技术总监付勇介绍,公司始终秉持“精、专、特”技术创新理念,深耕新能源锂电池、新能源公共客车及电化学储能电站消防技术领域,是江西省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获得新能源电动客车锂离子动力蓄电池箱全氟乙酮火灾抑制装置产品生产、销售资质的消防企业。
公司持续深入探索新能源锂电池、新能源公共客车及电化学储能电站等领域的消防技术研究与开发,组建了一支由18名专业技术人才构成的研发团队,全力攻克消防领域的难题。目前,公司已成功推出电动客车锂离子动力蓄电池箱火灾抑制装置、复合型火灾探测装置、电化学储能报警主机等创新型新能源消防产品,这些产品不仅在技术上领先,而且填补了多项市场空白。以电动客车锂离子动力蓄电池箱火灾抑制装置为例,它能够实现早期火灾感知、智能判断、提前干预并抑制,能最大程度保护电动汽车和乘客司机的人身安全,为驾驶员及顾客疏散开辟出生命通道。长期以来,公司为新能源汽车、电化学储能电站、储能电池舱等行业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电池火灾防控技术,精心打造了“新能源消防系统+数字化平台”,积极开发应用新能源储能站数字孪生综合监控平台系统、五合一储能智慧监控平台系统。借助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现对消防设备的远程监控、数据分析和智能预警,有效预防和应对潜在的火灾风险,为新能源领域的安全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未来,公司将继续倡导“诚信、创新、专注、服务”的企业核心价值观,践行“诚信经营、共同发展”的经营理念,始终视产品质量为企业生命线,以诚信赢得市场,积极高效为用户提供最合理的消防设计方案,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